一位宣传干部对农村人情负担的样本调查

2024-04-28 11:59:51 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唐曙光 编辑:陈纲
字号:

蟹黄

《资治通鉴》云“风俗,天下之大事也”。风俗是人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习惯,其中,有些是正气清风,有些则是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命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降低农村人情负担”,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近日,观潮君收到了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唐曙光的一份调查报告。他以宁乡市大成桥镇为样本,就该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扭转“人情礼金‘还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房车彩礼‘娶不起’”等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观潮的螃蟹”摘要编发这份调查报告,在倡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同时,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观察思考。

图片

▲宁乡大成桥镇乡村美景。

近年来,长沙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厚植文明新风正气,涌现了不少先进经验,其中宁乡市大成桥镇激活群众主体性,全面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彩礼减负,群众人情负担不断减轻,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公益事业有序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相关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还不起”“死不起”“娶不起”

宁乡市大成桥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中部,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人口3.5万。该镇曾是煤炭大镇,集体经济发展较快,2014年煤矿关闭退出后诸多问题凸显:社情民意复杂、民风积弊较多、乡村治理难度大等。

2019年之前,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房车彩礼“娶不起”等问题,一度成为影响大成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

01

人情负担很重。

一是人情名目繁多。除了红白事酒席,还有乔迁、升学、上梁、建杂屋、满月、生日(1岁〈周岁〉、18岁〈成人礼〉、36岁〈双十八〉、60岁〈花甲寿〉、70岁〈古稀寿〉、80岁〈伞寿〉)等宴请,名目达十余项。

二是人情范围较广。一些群众办酒席规模达50—60桌,村里只要有人办酒席,村民相互都要“客气一下”。某村干部碍于身份情面,在全村被动到处赴宴,一年送礼高达4万余元,不堪人情重负而申请辞职。

三是人情支出很大。大成桥镇农村家庭年均收入7万元至9万元,但普通家庭人情负担为2.5万元/年至3.5万元/年,占农村家庭收入的1/4至1/3。同时,人情礼金上涨较快,一般关系的人情礼金从本世纪初的80元涨至现在的300—400元,涨了5倍左右。

02

铺张浪费严重。

人情攀比比较严重的地方,铺张浪费往往也较为严重,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一方面体现在酒席上,每桌酒席大概为800元/桌(含酒水、饮料、水果等),宴席规模在50桌以上(含预备餐、正餐)。

另一方面体现在仪式上,鞭炮、拱门、彩球、乐队等曾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成桥镇群众普遍认为“鞭炮放得越多,拱门树得越多,乐队来得越多,面子就越大”。酒席和仪式等花费加起来,一场喜事高达13万余元,丧事高达10万余元,生日宴等其他酒宴高达7万余元。

03

存在厚葬薄养。

部分在外工作收入较高的村民为彰显对过逝老人的孝心,大肆举办丧事,存在丧事时间过长、丧事名目较多、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活动、搞豪华墓等问题。

一场丧事至少9万元以上,主要是丧葬仪式花费高,包括道士、花鼓戏、龙灯、舞狮、纸人纸屋、仪仗、十六大金刚、烟花爆竹、香蜡纸烛等,每个名目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中烟花、鞭炮等高达1万余元。

04

房车彩礼现象突出。

彩礼和婚姻成本较高,彩礼一般在10万元以上,少数的达到30万元。“有房有车”成了婚姻缔结的前提条件。据某对新人父母反映,之前在宁乡县城购买一套商品房为100万元左右,即便只付首付,也要30万元左右;新车则为10万元左右。婚姻成了村民家庭的重要支出和负担。

民风积弊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是助长了攀比之风,造成农民积蓄大量浪费。富裕农民大操大办,一般农民打肿脸充胖子,盲目追求大规模、长时间、高档次,“人情债”造成了农民积蓄的耗散。

二是加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红白喜事所收礼金基本花在了酒席上,严重的人情负担加剧了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办酒档次不高、规模不大、仪式不热闹的群众在人情往来中容易被人议论;对于穷困家庭来说,高额彩礼是一项巨大的负担,长久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是萎靡了精气神,引发价值观扭曲。厚葬薄养容易让农民忽视履行孝道义务,不利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房车彩礼让部分人过度追求物质,弱化甚至放弃其他更为重要的价值观,如道德、良心、责任感等。

探索 “一二三四”移风易俗模式

2019年,新一届大成桥镇党委政府将移风易俗列为乡村治理“一号工程”,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各社团负责人层层负责,构建社会组织与党支部同向同行、群众与干部同心同力推进机制,成功探索推行“一支队伍、两项行动、三个创新、四类宣传”的移风易俗模式,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彩礼减负,切实减轻农村群众人情往来负担,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01

建强一支队伍,凝聚社会组织合力。

广泛吸纳村民小组长、党员、离退休干部、社会贤达、群众代表等,成立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文明劝导协会(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巾帼风采队、禁毒协会、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环保协会、商会等8个社团组织,发展会员1000多人。

由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牵头,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劝导,破除乡村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低俗婚闹、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8类陋习。

劝导员和志愿者做好事前介入,结合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畅通各村组农户酒席举办信息,事前做到协会成员、片长、组长、邻长、网格干部“五必到”,全程上门跟踪开展劝导服务。

02

突出两项重点行动,大力破除陈规陋习。

一是破旧俗,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强化督导检查,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组织城管、自然资源办等部门联合行动进行重点治理。

对不遵守移风易俗制度、不赡养父母、闹访闹纠纷等陋习现象,运用自治组织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劝和约束,情况严重者进行负面曝光和实行邻里帮教。

严格落实党员酒席报备制度,由镇纪委牵头,扎实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对不遵守制度的党员干部实现真通报、真处理。抓住疫情窗口,与92家经营性麻将馆签订退出协议,实现全部关停并连续四年保持动态清零。

二是树新风,文明实践搭建移风易俗新平台。倡导健康文化文娱生活,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利用社团组织引导群众参加广场舞、篮球赛等健康文化活动,把“麻友”变“舞友”和志愿者。深入推行志愿服务机制,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契机,全面铺开人居环境脏乱差等整治工作。

03

推出三个治理创新,激励群众广泛参与。

一是做实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事不办,禁止超标准办;婚、丧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餐标不超过420元;文明祭祖扫墓,倡议用鲜花代替原始的纸质祭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操办婚庆喜事由志愿服务队免费提供音响设备等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

二是建实激励机制,志愿积分激发动能。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把移风易俗纳入“志愿服务积分细则”,对带头践行移风易俗,严格按相关要求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家庭,每户每次奖励10分;对积极举报或主动制止吸毒、赌博、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和乱扔垃圾、滥办酒席等不文明行为,视贡献大小每次奖励2—5分;有弘扬孝道、舍己救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弘扬社会正能量事迹的,根据贡献和影响奖励2—10分。

每月定期通过广播、微信群、电子显示屏、重要会议等公示公布村民功德银行账户积分。

今年以来,大成桥镇以户为单位发放“功德银行”存折8850本,累计积分逾4万分,作为重要依据推荐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大成清风之星”等300余名。

三是引领文明新风,转化推动公益建设。倡导“不办寿宴送社保、不送彩礼送社保”文明新风。永盛村村民陈杰今年给57岁的父亲陈龙光送了一份高档次缴费标准30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5年缴费4.5万元,相当于用办一次寿宴的支出,换来老人家终生的保障。

引导辖区社会人士“不办酒席做公益”,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公益建设内生动力,群众自主将减少的人情支出、功德银行积分兑换的奖金等用于集体筹资。

成功塘村80岁村民张志斌原是戏班班主,朋友众多,亲朋好友要为其大办80岁寿宴,但他响应移风易俗要求,主动要求不做寿宴,生日当天还捐款2000元给村上做公益事业。

近年来,全镇年均发动群众筹资约800万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84个,提质改造农村道路近100公里,累计发动党员群众和志愿者投工9万余个,屋场群众自发参与度90%以上,共整治农户庭院乱象1200余处,清理整治煤矿等废旧工矿区10余万平方米。

04

开展四类舆论宣传,浓厚文明新风氛围。

一是典型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大成清风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发动、深入发掘,每年在普通群众中评选50名左右的“清风正气”典型,4年来,累计评选表彰200余人。

充分发挥“大成清风之星”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引导全镇人民群众纠陋习、树新风、扬正气,推动形成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点对点宣传,打通劝导群众“最后一米”。做实屋场召集人和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等举措,充分发挥贤达作用,召开屋场户主会,动员召集人和代表当好国策乡情宣传员、村庄建设组织员、村情民意信息员、移风易俗劝导员、邻里互助示范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六员”,劝导员通过入户走访、屋场夜话会等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带动95%的群众积极响应并参与,全镇居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1685份。

三是线上宣传,扩大移风易俗活动影响力。利用村村响、微信群、流动宣传车、新闻媒介、美篇等全方位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和倡议,创新宣教方式,扩大主流阵地,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乡亲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四是形象宣传,强化交流树立良好形象。与武汉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促进镇校交流,持续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移风易俗经验多次被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媒体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多次推介。

户均每年人情开支大幅减少

01

陈规陋习得到遏制,人情成本降下来。

2019年以来,喜事酒席、烟花鞭炮、拱门气球等数量大幅减少,婚庆主持、花鼓戏等项目已取消,喜棚档次降低。

丧事酒席、拱门花圈等数量大幅减少,烟花鞭炮、龙灯舞狮乐队、小型戏队已取消,丧棚档次降低。喜、丧事费用分别由约14.3万元、10万元降至约4万元、3.2万元(表1—3);彩礼费用逾10万元降到4.8万元—6.8万元;其余酒席均不举行。全镇村民户均每年人情支出减少约1.3万元。

表1 2019年前后大成桥镇喜事费用明细对比表

图片

来源:根据大成桥镇调查群众口述情况统计

表2 2019年前后大成桥镇丧事费用明细对比表

图片

来源:根据大成桥镇调查群众口述情况统计

表3 2019年前后大成桥镇生日宴、寿宴等其他宴席费用明细对比表

图片

来源:根据大成桥镇调查群众口述情况统计

02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社会风气好起来。

2020—2023年,分别劝导510起、571 起、 575起、 561起共2217起,其中红喜事690起、丧事980起,劝导余事不办557起(图1—2),年均为全镇8900个家庭缩减人情开支约1.2亿元(8900户×1.3万元/户)。

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参与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镇域无经营性麻将馆、婚丧嫁娶以外无酒席、邻里之间无礼金往来、功德银行积分无空白的“四无”乡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80%以上的村(小组)连续四年实现群众零信访、邻里零纠纷、村庄零乱象,村民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图1 大成桥镇红白喜事及其喜余事劝导数量趋势

图片

来源:根据大成桥镇群众调查口述情况统计

图2 大成桥镇红白喜事及其余喜事劝导数量占比分布

图片

来源:根据大成桥镇群众调查口述情况统计

03

党员群众同心同向,干群关系和起来。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全镇群众与干部同心同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展,人民群众负担持续减轻,社会风气日渐好转,原本复杂的社情民意、经常上访等问题也在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连带化解解决,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立的关系逐步缓和,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凝聚了共同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凝聚力。

04

焕发文明崭新气象,各类荣誉多起来。

大成桥镇移风易俗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23年获评“长沙市移风易俗十佳村镇”,“三三制”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入选湖南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项目,“六化社团织密善治网络”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有哪些启示?

01

在思想认识上“抬高”,下好标本兼治“先手棋”。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魂之所在,必须从全局高度认识移风易俗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从长期角度来认识移风易俗工作,持之以恒,标本兼治。各部门、乡镇(街道)、居民要提高思想认识,特别是镇村一级,要积极履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02

在队伍建设上“发力”,用好群众参与“关键招”。

大成桥镇8个文明实践社团组织在榜样树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纠纷调解、风尚引领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风文明建设要持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好“走看问听帮引”等工作,让群众变“陋习受害者”为“新风引领者”。

03

在引导教育上“点灯”,发展培育更多“模范生”。

党员干部要走在前列,自觉向各种陈规陋习说“不”,在新事新办、喜庆事和民俗日不办宴请等方面为群众带好头,用易于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管理,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对周围群众产生积极影响。

04

在工作机制上“添柴”,创新方式构建“新格局”。

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激发“主人翁”精神,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书写与民共建美好生活、与民共治乡村事务的新篇章。

(注:作者原标题为《移风易俗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对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的调查 》,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螃蟹栏目.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