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全国共新增备案本科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并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其中,湖南增设本科专业点64个,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日出台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引导高校立足特色、科学定位、分类发展,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汇聚大团队、构建大平台,聚力打造学科高峰。
此次湖南高校专业“上新”了哪些专业,“新”在哪?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成热门
记者梳理发现,湖南高校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门类最多,共25个,占比超四成;管理学门类次之,共12个,占比近两成。
工学门类中,人工智能专业是最热门的“上新”专业,有吉首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张家界学院共6所高校新增。
管理学门类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炙手可热,有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邵阳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4所高校新增。
其实这几年,“人工智能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热”已在全国各高校蔓延。在湖南,此前已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19所高校陆续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国防科大、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商大学等5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人工智能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热”,与湖南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24%;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同比增长13%。显然,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行业人才支撑。
“我院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湖南女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显民表示,学院正密集走访调研,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平台高质量建设,以更好地为湖南数字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湖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新增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将数据生产要素与经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下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同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长沙学院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吉首大学、邵阳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新增智能建造本科专业,湖南工业大学新增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湖南理工学院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这些专业,也都将有力支撑我省相关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新增专业更贴合社会新需求
除了热门专业,我省高校还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新增了部分专业。
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教育部此次新增了足球运动本科专业,全国共有30所高校获批,湖南科技大学位列其中。
另外,南华大学新增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长沙师范学院新增运动训练本科专业、邵阳学院新增助产学本科专业,都将为健康湖南建设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撑。
湖南科技大学此次还新增了海洋机器人本科专业,这是我省高校首次开设该专业。按照计划,该校2024年拟招收该专业学生60人,5年内计划每年招生90—120人。
“开设此本科专业,我们有良好的基础,有中国‘海牛’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步炎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有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作为支撑。”湖南科技大学海洋装备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戴巨川介绍,该专业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湖南省打造“三个高地”等重大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素养,拥有较高的海洋机器人研究、设计、检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湘潭大学获批设立能源化学本科专业,是我省高校首次布点该专业。该专业聚焦国家“双碳”战略、湖南省新能源产业需求,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常规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记者注意到,此次我省新增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新增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门类有5个,分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柔性电子学、机器人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近年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紧跟时代,开放办学,既坚持师范主业培养“大先生”,又积极服务信息产业培养“大工匠”“大实业家”。该校因地制宜开办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微电子等新工科专业,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办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