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慈利④| 解锁慈利非遗密码 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2024-10-14 08:34:12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 灿 王 洁 全江玲 张潘 胡 小红 编辑:胡小红
字号: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慈利县,坐落在澧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东部边缘,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据统计,该县共有400多项非遗资源,其中包括国家级的板板龙灯,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多项文化遗产。

慈利板板龙灯的龙身有多长?化脓灸对哪种疾病有着显著功效?汉戏的唱腔、伴奏有何与众不同?打硪号子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大端午”龙舟赛为何不是五月初五进行?……

来了就是客!跟着本文出发,一起走进慈利县的非遗世界。

↓↓↓

板板龙灯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微信图片_20241010092259.jpg

当古老的舞龙习俗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慈利县龙潭河镇、高桥镇、二坊坪镇便孕育出了独特的板板龙灯。来到慈利县龙潭河镇、高桥镇、二坊坪镇,便孕育出了独特的板板龙灯。

这不仅是慈利的骄傲,更是每年不可或缺的热闹与仪式。

届时,县城的大街小巷将被灯火点亮,数百米的板板龙灯如巨龙般蜿蜒游走,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已然成为这片土地的文化瑰宝。

10438054.jpg

板板龙灯,俗称板板灯,是板凳龙中的璀璨明珠。

它由导灯、排灯、龙头龙等多种灯元素构成,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传统舞蹈、美术、体育竞技和民俗的完美结合。

每一盏灯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运用竹编、木工和绘画技艺精心打造,篾扎纸糊,手绘图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化脓灸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微信图片_20241012162434.jpg

传统中西医药文化融入“夜生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创新文旅,慈利有点儿“料”!

慈利县采用“出摊儿”的方式,推出了慈利县首届中医文化夜市,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到群众身边,“沉浸式”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焕发新的活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慈利县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化脓灸。

化脓灸.jpg

化脓灸,亦称瘢痕灸,是直接灸法的一种。

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它展现了独特的疗效。

通过精选上品陈艾,并融合麝香等30余味中草药,精心制成艾柱,在体表穴位施灸,以达到治愈哮喘的目的。

历史长河中,化脓灸早在两千年前便在民间广为流传。《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之作,更是将化脓灸与针刺并列,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凸显了其在传统中医领域的举足轻重地位。

如今,化脓灸不仅是一种医疗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岩泊渡红薯粉丝传统制作技艺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岩泊渡红薯粉丝传统制作技艺.jpg

想要品尝地道的美味吗?那就跟随我们一起走进岩泊渡红薯粉丝的世界吧!

慈利县红薯粉丝起源于明永乐年间,从简易的人工制作到机械生产,已有420多年的历史。

在这里,红薯粉丝的制作可是一件讲究的技艺。我们选用新鲜的红薯,或是直接以淀粉为原料,通过精心加工,将这份自然的馈赠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微信图片_20240930082114.jpg

传统的工艺,承载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从选薯开始,到清洗、粉碎、过滤,再到曝晒、打浆糊、漏丝、晒丝,每一步都凝聚着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

而现代化的工艺,则让这份美味更加便捷地走进千家万户。

无论是传统的匠心独运,还是现代的科技助力,岩泊渡红薯粉丝都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赢得了无数食客的喜爱。

快来加入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甜蜜吧!

慈利汉戏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汉戏.jpg

慈利汉戏,这一湖南地方大剧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慈利、常德为中心的洞庭湖西岸各县广为流传。

起源于明万历年间,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盛行的戈阳腔演变至今,见证了时光的流转与艺术的传承。

汉戏1.jpg

慈利汉戏的唱腔丰富多变,高腔、弹腔、昆腔以及低牌子、民间丝弦小调交织成一幅绚丽的音乐画卷,其中尤以弹腔(南北路)为主。

唱词巧妙运用薄荷、勒贴、吾五等窄韵,更融入江湖暗语与诙谐警句,使得每一句唱词都充满了智慧与趣味。

在表演上,慈利汉戏同样不乏亮点。拗马军、推转转、空裆虚坐等程式动作个性鲜明,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这些程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杜心五自然门武术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微信图片_20241009113010.jpg

杜心五,这位慈利县江垭镇走出的传奇人物,是中国近代武术界的璀璨明星。作为自然门武学的一代宗师,他享有“南北大侠”“天下第一保镖”“中华英豪”等诸多美誉。

由徐矮师立宗,杜心五创建的自然门武术门派,起源于晚清时期,不仅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项融合了健身、防身、修身、康复及娱乐功能的综合性传统体育项目。

自然门武术体系完备,包括筑基之功(简称:基功)、自然门拳、技击与气功四大板块。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自然门拳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列入国家认定的129个拳种之一,这无疑是对杜心五及其武术贡献的极大肯定。

杜心五的故事和技艺,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武术文化,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慈利九子鞭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慈利九子鞭.jpg

慈利九子鞭,这门艺术又被称为霸王鞭、毛神鞭或打莲湘。起初,它是民间艺人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的民间艺术表演。

九子鞭融合了土家族的器乐、舞蹈和歌唱元素,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演时所用的道具是一根特制的竹棍,其长度通常在90公分至1米之间,会根据表演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制作。

竹棍上凿有三个孔,每个孔内都装有铜钱,这些铜钱在鞭杆舞动时会相互摩擦,发出悦耳的韵律声。

鞭杆上饰有精美的花纹,并包裹着赤色的绸缎,色彩斑斓,紫里透红、黄、蓝,极具视觉冲击力。

当表演者挥动鞭杆时,不仅铜钱的撞击声富有节奏感,连整个表演都显得韵律十足,令人陶醉。

慈利渔鼓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慈利渔鼓1.jpg

慈利渔鼓又称“渔鼓筒”“打渔鼓”,是一种独具风韵的民间曲艺形式,一般由一人单独演唱,伴奏乐器有“一鼓一钹一筷三板。

渔鼓起源于汉朝,盛行于唐朝。鼓用长1尺9寸的竹筒制成,下端蒙猪皮,形成一个共鸣腔体。钹为铜钹,筷为普通竹筷。板为简板,由三块长约20厘米的檀木或毛竹片组成。

渔鼓表演有唱、表、白之分,以唱为主,慈利渔鼓的曲调以高昂雄浑见长,且尾声悠长,别具一格。

金刚长寿功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微信图片_20241009111439.jpg

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优秀功法,是中国道教炁体养生功法,讲究呼吸自然,分金刚功(外八部)和长寿功(内八部)两部分。

微信图片_20241009111408.jpg

在长寿功法的设计上,模拟日月升降、浪里行舟等自然物象,借鉴华佗“五禽戏”功理,模仿大雁飞翔、白鹤踏波、鱼儿浮游的生动自然的状态,独特而高标,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慈利打硪号子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打硪号子.jpg

慈利打硪号子是慈利县内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音乐,是慈利县内流传的各种打硪号子的统称,其演唱曲谱达十五种之多。

“硪”是劳动人民在修筑水库、山塘堤坝和夯实道路、房屋基建等工程中,多人共同使用的劳动工具。

打硪号子作为传统音乐,是打硪的指挥工具。劳动时,一人领号,众人和之,使之步调一致、整齐划一。

慈利打硪号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了空前的传承和弘扬,这一壮举在全国实为罕见。

牧羊冲甑蒸茶传统制作技艺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牧羊冲甑蒸茶传统制作技艺.jpg

慈利县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就开始用茶青制作饼茶,牧羊冲古茶手工制作技艺亦起源于唐代用茶青制做饼茶。

陆羽《茶经·三之造》、元代《王帧农书·卷十·百谷谱》都详细记载了蒸青叶茶制作过程——“采迄,以甑微蒸。”

微信图片_20240930082135.png

牧羊冲甑蒸茶传统制作技艺选取优质芽叶,经过种植、采摘、拣茶、洗茶、摊凉、甑蒸、阴干、轻揉、初烘、重揉、复烘、复揉、烘干、包装等15道工序制作绿茶饮品。

该非遗项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主要是家族传承模式,目前已演变成“合作社+公司”的行业传承模式。

洞溪七姊妹剁辣椒传统制作技艺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洞溪七姊妹剁辣椒传统制作技艺.jpg

慈利县七姊妹剁辣椒——土家秘制,手工酿造!精选纯料七姊妹辣椒,秉承土家千年秘方,传统手工制作,匠心独运,用心呵护每一个细节,只为给您带来最纯正的土坛子发酵调味菜体验。

微信图片_20241011113713.jpg

在张家界,这款剁辣椒早已成为民间餐桌上的宠儿。它的酸辣爽口,不仅能提升菜肴的口感层次,更能唤醒您的味蕾记忆。

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习俗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习俗.jpg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慈利县岩泊渡地区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端午”,或是民间俗称的“二端午”。

晚清中法战争时,慈利籍爱国将领孙开华,于台湾沪尾之役中,取得沪尾大捷。孙开华病逝后,光绪帝为彰扬其之功绩,赐两套石人石马运回故乡安置,时值五月十五日,为将“石人石马安置大典”举办得隆重盛大,举行了划龙舟活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习俗1.jpg

龙舟的构造颇有特色,舟身长达二十余米,宽约一米。

它是由三根笔直完整的杉树挖成槽形后捆绑而成,中间一根作为母船,长达二十三米,而两侧则各有十米长的子船相伴。

这场龙舟赛不仅是慈利县民间体育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更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盛事。每逢此时,观众们都会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走进慈利,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传奇。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待着您去探索和发现。

近年来,慈利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可是下足了功夫。不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巧妙地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开发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同时,慈利县大力推动康养旅游,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非遗空间,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非遗的深厚底蕴。

总策划:吴永恒

策划:刘灿 卓涛

统筹:王建 庹星 朱常青 陈茜

文案:王洁 全江玲

制作:张潘 胡小红

资料来源:慈利县委宣传部 慈利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