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山论剑 | 红网总编辑肖世锋:有事找红网,事事有回响

2024-10-15 21:39:37 红网
作者:张兴莎 朱丽萍 张盟 编辑:肖拓
字号:

666_副本.jpg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肖世锋在“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记者 张兴莎 朱丽萍 张盟)10月15日下午,在“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现场,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肖世锋发表题为《从“红椒”到“青椒”,面向新青年的舆论引导》主题演讲,分享了捕获“Z世代”注意力的成功案例,并深度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挺进并占领网络“主战场”。

为什么叫“红网”?肖世锋说,作为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红网从2001年诞生的第一刻起,就担负着建设“互联网上的湖南主流传播平台”的使命。取名“红网”,一是寓意红网的“根”在湖南,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二是时刻提醒不忘“本”:红网的“红”,是底色、是责任、是担当;红网的“网”,是平台、是阵地、是战场!

作为湖南新闻总汇,红网建有业态最完整的“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传播矩阵,和下沉最彻底、覆盖最广的省市县三级内容共生体系,每天原创内容超过1000条,聚合湖南资讯超过13000条。今年以来,红网已推出原创报道10万余篇,专题500多个,端内阅读量超过百万的作品1800多篇,红网已发展为“最湖南”的网。

值得一提的是,红网获得中国新闻奖品牌栏目的《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消费维权》等民声矩阵,集聚了湖南全省80%以上的网民诉求。全省有443位党政一把手(包括14市州委书记、122个县市区委书记)、8500余家党政机关入驻主动认领办理网民留言。20多年来已累计实质性解决网民诉求超过110万条,仅今年1—9月就回应交办解决网民诉求152453条。红网的“网上群众工作部”全国最早、全国知名,湖南的网民都知道,“有事找红网,事事有回响”。

今天的红网,不辱使命,还发展成为“最中国”的网。肖世锋介绍,以建网之初即创办的“红辣椒评论”栏目为代表,红网始终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大业,热点话题从不缺位,关键时刻从不失声,23年来已累计刊发时事评论作品超过20万件,活跃的评论作者超过2000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网络评论原创基地,成为了海外媒体观察评判中国舆论风向的重要窗口。

“红辣椒评论”曾获评第17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全国唯一4次获推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因为“红椒”的全国影响力,红网得以连续承办执行中央网信办《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仅2023年度就全网征集到作品88507件,有力引导了网上舆论,实现了全网“好评如潮”。

23年来,“红辣椒评论”始终坚持“草根发声”,连续19年举办时评研讨会,坚持打造中国时评界的“黄埔军校”,致力于给年轻人搭建表达发声的平台,提供展示青春的舞台、构筑“向上、向善、向新”的看台。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92亿,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年轻人超过30%。90后有2.3亿人口,而00后则有1.46亿。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年们表达意愿强,活跃度高,是平台流量的主要提供者。如何捕获这些新生代的注意力?

2013年以来,红网持续推进“青年+”战略,连续10年举办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聚焦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专门研发在线投稿互动数据平台,打造集赛事与培训于一体的“青椒评论”专栏,创造了“新闻评论学界+新闻传播业界”联动融合的全新模式,目前活跃在国内媒体圈的青年评论员几乎均参加过“评论之星”的海选,是国内最大的青年评论人群网络集散中心。

现在,红网“青椒评论”已覆盖包括内地和港澳的532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在册的活跃青年评论员超过12000人,年均供稿超2.5万件,日均编发80-100篇来稿,关注的话题涉及几乎所有的热点。“青椒评论”突出策划引导、共同参与,这些年陆续推出了《新春椒响曲》《青椒观两会》《青椒学党史》《精神谱系青年谈》《主题教育青年漫评》等等专题,给青年学子量身打造沉浸式的互动实践平台,因此被誉为培养高素质评论人才的“种子计划”,入选2023年湖南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获得中宣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及全国思政工作会议重点推荐。

从“红椒”到“青椒”的这十年,正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十年。肖世锋坦言,媒体融合面对的是新时代,聚合的是新生代,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还是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更是媒体责任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作为主流媒体,红网挺进网络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制高点,是使命所在、责任使然。

参与报道:王嫣 汪衡 王杨 秦楼 陈杰 张必闻

来源:红网

编辑:肖拓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