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岁的达达(化名)突发高热,除咽痛、吞咽困难外,脖子两边还鼓出了两个鸡蛋大小的“肉包”。当地医生诊断达达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但经过5天的抗生素治疗,达达仍高热不退、咽痛厉害,甚至无法顺利进食。家长带着达达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医生发现达达感染了一种特殊病毒——EB病毒。近段时间,该院儿童医学中心已收治了多例该类患儿。
EB病毒在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且不时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尤以春秋季最易爆发。调查显示,我国约90%的个体携带了该病毒,人群感染率高,尤其是幼儿期及学龄期的孩子。口口传播是EB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EB病毒也被称为“接吻病毒”;该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及输血传播。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谢静介绍, 经过两天的口服、外敷中药后,达达顺利退烧,脖子上的两个“肉包”也逐渐消失。
“由于儿童时期免疫功能还未健全,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低,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或杀灭病毒能力不强;目前没有针对EB病毒的疫苗接种,孩子之间相互玩耍、亲密接触的时间多,病毒常通过飞沫传播。”谢静介绍,感染EB病毒后最常见的是“三联症”,即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患儿多数表现为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因此临床上容易把EB病毒感染后的咽峡炎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由于严重咽部肿胀可能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患儿往往会出现张口呼吸和不愿进食等表现。
感染EB病毒急性期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综合征等危重病症,甚至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等,医生建议积极治疗,改善患儿舒适度。
根据EB病毒感染产生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温病”范畴,认为其核心的病理因素为热、毒、痰、瘀。因此,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是中医治疗这种疾病的基本原则。
谢静提醒,感染EB病毒急性期患儿应予以呼吸道隔离,并卧床休息2至3周,减少体力消耗,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防止脾破裂。高热期患儿要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及足够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