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湖南各级法院坚持“两聚焦一结合”工作思路,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近日,红网时刻记者走近湖南多地法院一线,探访法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刘俊卿 刘健 怀化报道
战争年代,呼吁“和平”;和平年代,则主打“和谐”。
近日,记者探访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这座边陲小城,见识到了这句话的鲜活例证。
芷江,一座小众却不平凡的城市,作为抗战受降第一城,素有“和平之城”的美誉。而今,它继续书写着源头治理的新篇章,传承着和谐佳话。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成为芷江文明风气的生动注脚。”芷江法院一级法官李敏介绍。
从李敏口中,记者了解到一起棘手的“耄耋纠纷”。
因一起扶养费纠纷案,82岁高龄的唐奶奶将自己93岁高龄的丈夫张爷爷告上了芷江法院。
老伴之间为何翻脸?原来,唐奶奶与张爷爷是一对再婚夫妻,虽说两人结婚近30年,感情深厚,但张爷爷与前妻所生的儿女,因再婚问题一直对唐奶奶心存嫌隙。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张爷爷身体状况日益衰弱,不得不频繁住院。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儿子以“担心父亲年迈后无法妥善管理财务”为由,收走了张爷爷的工资卡,并且对唐奶奶的生活状况置之不理。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唐奶奶只能将对其负有扶养义务的张爷爷诉至法院。
“案情看似简单,但调解过程并不顺利,涉及到经年累月的情感纠葛,原被告双方及其亲属围绕扶养费给付标准一直互不让步,可以说是‘剑拔弩张’。”李敏说。
在办案的过程中,法官数次试图与张爷爷的儿女沟通,然而儿女的态度相当强硬,觉得“家务事”外人不懂,没法切身体会。
为进一步化解矛盾,芷江法院诉前调解团队联合县妇联、县诉调对接中心、县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前往原被告双方居住地,就本案进行诉前调解。
“两位老人相伴走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如果唐奶奶过得难,张爷爷肯定也会伤心,对吗?”
“老太太年纪大了,生活本就不易,现在又跛了脚,行动更加不便。即使作为一名陌生人,也应该给予一些理解和包容。”
……
李敏欣慰地注意到,几名儿女的态度在循循劝说下逐渐松动。
烈日炎炎下3个多小时,她和县妇联、诉调对接中心、县法律援助中心人员分别对各位当事人耐心做工作,从宣传法律法规到谈论人情世故,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到共建和谐邻里关系,终于促使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那天好多街坊邻居都在旁听,也不觉得晒。大家从旁观者的角度,你一言我一语,促使了张爷爷子女的心态转变,也实现了‘办理一案,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李敏回忆。
最终,两位老人在众人的目送下,互相搀扶着回家了。
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最后的“同乘一骥”,芷江法院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功不可没。
记者了解到,芷江法院紧紧围绕“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目标,坚持“整体推进、内外并举、分层治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源头治理新实践,坚持做到“五法”治理,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诉”转变。
2022年至今,芷江法院诉调对接服务中心通过诉前调解程序成功调解案件24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纠纷和衍生诉讼案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