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祖 澧县报道
今年来,澧县县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立足部门职能职责,严格落实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各项举措,减负赋能工作经验得到《人民日报》长篇推介。
聚焦松绑减压,做好形式主义的“减法”
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抓落实上。一是厘清权责界限。下发《关于对单位自行要求村级组织承担工作事项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的工作提示》,督促相关县直单位严格落实省市“57+5”村级组织事项取消清单,开展政策宣传解读50余场,确保村(社区)干部清楚“该干什么,能办什么”。取消村干部“坐班制”,下发《加强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九条措施》,严格落实去“机关化”工作要求。二是清理不规范挂牌。大力整治“滥挂牌”问题,从严落实“3+5+2”挂牌标准,以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示范,组织各镇(街道)对标对表进行学习,目前,全县各村(社区)均已规范挂牌,共拆除多余门框牌、制度牌2000余块。三是优化考核评价。2024年对镇(街道)考核评价项目在2023年基础上精简了70%,仅保留10项。同时,要求各数据采集单位尽量减少实地考核,不得以落实属地责任、分解下达指标等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给镇(街道)、村(社区),不得按月、按季度频繁进行通报排名,确保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切实为民服务、实干担当。
聚焦赋能提效,做好关心关爱的“加法”
设身处地理解基层干部的辛苦,主动关怀基层干部,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力量”。一是充实基层力量。统筹全县机构编制资源“一优两清”工作,全面起底清退违规借调干部。健全村(社区)“两委”干部动态补缺机制,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加强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派驻力量,7个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均全部到位,确保基层队伍充实稳定。二是提升基层保障。坚持资金向基层一线倾斜,村(社区)“两委”干部基本待遇、村平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居全市第一方阵。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4724.3万元,全县村(社区)集体持续增收。考核招聘1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镇(街道)事业编制,目前正在办理入编手续。三是落实休假制度。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认真梳理了国家、省、市关于干部职工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制定落实法定年节假日实施细则四条。今年鼓励集中休假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到部分镇(街道)、县直单位重点对干部职工是否错峰休年休假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目前没有收到不良反馈。
聚焦实绩导向,做好鼓励实干的“乘法”
健全“让有为者有位”的激励机制,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一是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把正确政绩观纳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和党校主体班内容。同时,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纳入政治建设考察和年度班子考核,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坚持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今年提拔重用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55人。把准“下”的依据,畅通“下”的渠道,对符合中央明确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情形的干部合理采取平调、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三是优化后备干部推荐。持续推行“一库两办法三途径”机制,通过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县委组织部推荐三种途径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台账,定期分析研判,实行优进绌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共储备后备干部30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