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智·青春志丨徐艳红:深耕群团研究的新“马”人

2024-11-20 11:23:48 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陈纲
字号:

编者按:千秋伟业,人才为基。为激发青年社科人才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风尚,壮大湖南社科人才队伍,湖南省社科联携手湖南红网共同推出《湖南智·青春志》系列报道。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艳红。

【人才档案】

徐艳红,博士,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首批“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她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研究方向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功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十余项,并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理论学刊》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长沙报道

作为湖南首届“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及湖湘青年英才,徐艳红不仅在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更将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社会实践,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深耕群团研究,智慧引领实践

徐艳红的研究聚焦于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尤其是党的群团组织、群团思想及群团改革等方面。这一研究方向的选择,既得益于她读博期间导师的悉心指引,也源于她紧跟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初心。

“我读博时的导师在群团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他的引导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徐艳红回忆道。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团组织改革研究》便是对此领域的深度探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徐艳红愈发认识到这一选题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群团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更加坚定了我持续深耕这一研究方向的决心。”

徐艳红的研究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紧密结合实际,聚焦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题。她深耕群团研究十余载,围绕群团组织与群团改革等核心议题,成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群团研究的理论体系,更为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借鉴。

近年来,徐艳红在群团研究领域成果斐然。她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如《群团发展的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群团发展镜像中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分析》等。其中,《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困境及路径——基于技术赋能共青团视角》一文更是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该文从多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的建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徐艳红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学术论文上,更融入了她的课堂教学之中。她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丰富了课程体系,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服务国家发展,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

徐艳红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她的研究紧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脉搏,为政府科学决策及群团组织提供咨询服务,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在群团改革方面,徐艳红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她受邀参与衡阳市多个县市(区)及多所高校的群团改革建议工作,为这些单位的群团改革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徐艳红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行业组织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她受聘为团省委第四届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职务,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与实践领域。

此外,徐艳红的研究成果还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构建“三个近距离”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徐艳红的研究成果还对学科建设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她的研究成果为群团相关理论同行提供了研究参考与借鉴,推动了群团研究的深入发展。她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衡量徐艳红研究成果的影响,不仅要看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与引用次数,更要看这些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的实际效益。徐艳红的研究成果在政府决策、群团改革、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学者,我们的责任不仅在于做好学术研究,更在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徐艳红如是说。

展望未来,徐艳红表示将继续深耕群团研究领域,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及群团组织提供咨询服务,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她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