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磁共振、X光是群众看病就医常做的检查项目,而“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简称《指南》),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
什么是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对老百姓就医有什么影响?11月21日,湖南省医保局进行解析。
实体胶片按需选购,不捆绑收费
统筹考虑不同项目在成像技术、部位难度、对比剂引入等维度的差异,《指南》分类整合,层层递进设立项目。
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指南》坚持服务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价格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毫米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指南》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在吸收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指南》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为此,国家医保局解读中提到,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由此,患者可用便捷方式阅读本人检查资料,可跨地区跨机构调阅检查资料,医保部门可核查已上传的检查资料,这些是检查行为的完整体现,也是医保部门开展检查的重要依据,是形成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的基础条件。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
此外,《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
“立项指南”引导全国趋向规范统一
一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设立和定价由国、省两级组织,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差异化。为此,国家医保局通过立项指南的方式,最终实现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基本统一,形成价格项目“一张表”。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服务产出、价格构成等要素全国统一后,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各地的价格水平将有更清晰的了解,各地医疗机构将在医疗服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同一个“舞台”竞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