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值担当 | 益阳政协委员建言多,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4-12-28 11:23:14 益阳政协 编辑:岳敬然
字号:

12月27日上午,政协益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益阳大剧院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政协委员共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一场高“言”值大会,抒己见,聚众智,谋发展。

会上,10位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一起来听听他们都说了啥 !

市政协委员 陈石

拆迁安置工作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近年来,安化县在金塘冲水库和芙蓉山抽水蓄能项目移民安置中积极探索房票安置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移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广泛好评。因此,建议:一、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为移民打造“未来之家”。二、积极推进房票安置,让移民实现“四海可为家”。三、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移民建设“致富之家”。

市政协委员 周玲

目前,低空经济技术业态仍处于探索和储备阶段,其他地区相对我市并未形成绝对优势,益阳完全可以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尽早布局,强势推进,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一、优化顶层设计,积极创造发展条件。二、借助外力支持,加大杰出乡友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三、找准发展定位,精准培塑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市政协委员 刘彦

2023年我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工业企业15家,拥有上市后备企业4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镍氢电池制造、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等。但是,调研发现我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还存在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园区配套不全等问题。为此建议如下:一、坚持柱链主导,做大产业规模。二、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三、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四、坚持服务至上,提升发展环境。

市政协委员 吴倩

我们建议,紧扣中药材“一县一特”战略,规划布局全市中药材“种质产业”,以优种选育技术为产业链核心,串联信息服务、优种推广、科技认证等环节,抢占全国中药材种质产业的制高点。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抢抓数据资源,建立全国首家中药材基因信息库。二是掌握种苗源头,建立“选、培、推”三合一基地。三是开拓认证赛道,建立中药材“科技认证”体系。

市政协委员 张洋

近年来,我市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全市范围内还没有大型的茶旅发展集团,各茶旅项目运营人员缺乏“跨界”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营理念较为落后,导致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适应当前茶旅融合发展需要。为此建议:一是加快益阳茶文化要素发展。二是着力培育茶旅文融合新业态。三是整合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四是强化统筹实现全域互动。

       市政协委员 王孟晖

目前,益阳全市秸秆可收集量219.80万吨,利用量为195.26万吨,综合利用市场主体91家,仓储能力达50万吨,辐射耕地面积约345万亩,基本形成了县域秸秆收储体系。为提升秸秆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特提出如下建议:一、因地制宜分区分片明确秸秆处置利用模式。二、健全完善秸秆产业化利用的稳定政策资金扶持体系。三、加快构建收运储销于一体的社会化全产业链体系。四、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研发创新提升科技含量。

       市政协委员  罗龙

近年来,我市切实采取能用则用、不用则租、不租则售、改造使用等方式,加快推进闲置资产的盘活,挖掘低效资产价值,将闲置资产转化为重要资源和发展动能。为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深入推动我市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摸清家底,推进信息化管理。二、健全机制,堵住资产流失漏洞。三、优化方式,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四、拓宽渠道,加强社会资本合作。

市政协委员 刘轶

“‘益’起来协商”创新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党派、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和市县联动发力的大协商格局,积极为党派、县市区政协和界别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怎样推动“‘益’起来协商”持续焕发特色民主协商机制活力?一、注重多元互动赋能“‘益’起来协商”更具活力。二、注重成果运用赋能“‘益’起来协商”更具潜力。三、注重凝聚共识赋能“‘益’起来协商”更具效力。

市政协委员 覃湘桂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益”字号特色农产品依托农村快递物流,源源不断地走出农村、“邮”向全国。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建议如下:一是整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资源。二是加快农村快递物流站点建设。三是推动农村快递物流融入生产。四是加大农村快递物流政策支持力度。

      市政协委员 张敏

      近年来,作为4A级景区的清溪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成功推出了民宿、书屋、特色餐饮、农耕体验、演艺等消费场景,逐步实现“文学事业”到“文旅产业”的有效转变。为此,我们建议:以特色美食文化为依托,打造“味”的场景;以互动体验项目为核心,打造“触”的场景;以乡村自然景观为依托,打造“嗅”的场景;以立波文学作品为背景,打造“听”的场景;以文化创新融合为方式,打造“视”的场景。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