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梁绍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李赛凤 王嫣 任晔 摄影 李丹 长沙报道
12月28日,在2024第九届“艺术长沙”双年展上,艺术家梁绍基携其最新展览作品《丝丝楚吟》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以蚕丝为创作媒介,探索艺术与自然、社会的关联。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有幸对梁绍基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了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过程。
梁绍基的艺术生涯始于雕塑,但他并未止步。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涉足活体生物艺术,尝试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然而,在梁绍基看来,艺术的形式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艺术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要走出圈子,走进生活。”梁绍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他认为,艺术不应仅局限于画廊或美术馆,而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梁绍基现场还原创作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梁绍基在创作这次展览的作品时,选择洞庭湖区的泥土,这一平凡却充满象征意义的行为作为切入点。他带领团队深入洞庭湖畔,亲手挖掘泥土,随后对泥土进行重塑、染色和干燥处理,使其呈现出干裂而富有生命力的状态。
这些泥土作品不仅记录了洞庭湖的历史变迁,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重生。
此外,梁绍基还将声音元素融入作品中,将蚕吐丝、食桑以及泥土干裂的声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这些声音与泥土作品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听觉体验。这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梁绍基的展览作品《丝丝楚吟》。
梁绍基的艺术创作总是充满无限可能。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事物转化为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在《丝丝楚吟》的创作过程中,他更是将艺术与自然、社会紧密相连,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
“艺术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梁绍基强调。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梁绍基与湖南有着不解之缘。他多次来湖南采风,对湖南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来过湖南很多次,最早是来看马王堆的文物。”他说,“后来我又来了长沙,参观了很多文物和展览。这次来湖南参加‘艺术长沙’展览,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当谈到普通市民如何欣赏他的作品时,梁绍基表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引导观众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艺术的语言。我使用的材料是大家熟知的蚕丝,但它与现在的生态紧密相连,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我希望观众能通过我的作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在采访的最后,梁绍基对年轻一代艺术家提出了寄语。他认为,年轻艺术家应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他们也应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
“艺术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的寄托。”梁绍基深情地说。他希望年轻艺术家能珍惜自己的才华和机遇,用艺术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