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田间咖啡屋“茶咖融合”打磨“减法乌托邦”

2025-07-16 11:24:04 红网
作者:汪燕 编辑:蒋楠
字号:

WechatIMG15323.jpg

田间咖啡馆。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汪燕 衡阳报道

当城市咖啡馆在繁华商圈争奇斗艳时,南岳衡山之麓的新村村,一缕咖啡香正从青瓦木檐间袅袅升起,融入梯田的绿意与山间的云雾。这间由新村村党支部精心打造的田间咖啡馆,正以独特的“减法”哲学,重构着乡村与都市的连接,在600米海拔的山间,筑起一方令人心安的“减法乌托邦”,研磨出乡村振兴的别样醇香。

梯田边的“减法”哲学:建筑与自然的默契共生

“乡村振兴不是堆项目,而是做减法,减去与自然的隔阂,减去对传统的割裂。”新村村党支部书记罗建平的话,点明了这间咖啡馆的初心。面对南岳脚下成片的稻田,罗建平带领团队反复踏勘,最终将咖啡馆的坐标定在梯田与竹林的交界处:不砍一棵树,不填一方塘,让建筑如同从土地中自然生长。落地窗省去繁复窗棂,引天光山影入室;墙面保留杉木原始纹理,用山间鹅卵石点缀,取代昂贵装饰。游客临窗而坐,指尖划过桌面,抬眼便是稻浪翻滚涌向云雾缭绕的衡山主峰——这“减法”背后,是是建筑与环境达成的完美默契。

如今,这间“减法乌托邦”已成为新村村“党建+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节点。从咖啡馆出发,游客可徒步探秘高山茶园,参与菩提山庄的禅意研学,或夜宿星空露营地对话银河。它褪去冗余包装,将南岳云雾的清冽、田园阡陌的质朴与咖啡的醇厚本真巧妙编织,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沉浸式乡村体验场。

一杯咖啡的共富链:家门口的“新饭碗”

田间咖啡馆的兴起,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计图景。

WechatIMG15325.jpg

咖啡馆本身也是就业的新平台。

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村民李大姐的生活有了新奔头。她将自家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改造成特色民宿,既能获得稳定的经营分红,又能将自家茶园的手工茶、采摘的高山野菜直接供应给咖啡馆和游客。“不用再跑远路打零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有盼头。”李大姐笑着说。预计每年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正让家家户户的米缸更满、笑容更甜。

咖啡馆本身也是就业的新平台。曾在城里务工的小王,经过专业培训,如今成了店里的“明星咖啡师”。“以前觉得咖啡是城里人的玩意儿,现在自己也能做,还能给游客介绍我们南岳的云雾茶配咖啡,特别自豪。”他熟练地操作着咖啡机,研磨声与窗外的鸟鸣、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成独特的乡村交响。

文化浸润的新空间:山水之魂入杯盏

“坐在这里,喝着用南岳衡山泉水冲泡的云雾茶咖,看窗外梯田层叠、云雾缭绕,整个人都静下来了。”长沙游客张先生捧着定制的黑陶咖啡杯,感叹这方天地的独特魅力。

WechatIMG15324.jpg

咖啡馆外景。

新村村的“减法”智慧,也深深融入产品与文化体验。咖啡馆坚持使用本地高山生态咖啡豆与南岳云雾茶,研发出独具风味的“云雾茶咖”。盛装饮品的器皿,特意选用本地匠人烧制的黑陶,质朴厚重,与山野气息相得益彰。清晨,村民背着满载新鲜茶叶或野菜的竹篓经过窗下;傍晚,党员志愿者带领游客沿着田埂散步,讲解云雾如何滋养作物,顺手摘下野果递到游人手中。这里没有刻意营造的“网红打卡点”,只有自然流淌的生活气息和浸润着山水之魂的文化体验。一杯咖啡,装着的不仅是提神的饮品,更是衡山的精魂、土地的馈赠和党带领村民共建美好生活的温情。

暮色四合,田间咖啡馆亮起暖黄的灯光,衡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在这里,咖啡香不再是都市的专属标签,它已成为从衡山田间地头生长出的新语言,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乌托邦”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村民与游客共同书写的、触手可及的生活诗篇。新村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笔,以生态为墨,在衡山云雾间写下的这份“减法”答卷,正勾勒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少一些刻意雕琢,多一些顺势而为,让绿水青山本身,焕发出最持久、最醇厚的芬芳。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