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调动青年社科人才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和激情,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壮大湖南优秀社科人才队伍,湖南省社科联与湖南红网联合推出《湖南智·青春志》专题报道。
【人才档案】
王纲金,管理学博士,波士顿大学博士后,现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创新)类、“湘江青年社科人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长期从事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复杂金融网络、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产业数智金融”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金融与风险管理分会、全国工业统计教育研究会金融科技与大数据技术分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等学会理事。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王纲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长沙报道
翻开王纲金珍藏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发出脆响,上面布满了数学推导和编程代码的痕迹。“我的研究轨迹,像一场‘蓄谋已久’的跨界。”这位湖南大学年轻的副院长、博导,管理学博士、波士顿大学博士后笑着解释。
从数学少年、计算机硕士到金融工程博士,他最终在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领域扎根,用前沿的数智技术,为金融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火墙”。
跨界:从数学公式到金融风险
“您的研究领域是如何确定的?是什么契机让您坚持深耕?”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问道。
“得益于跨学科的学术背景,”王纲金思考后坦言,“本科数学打基础,硕士计算机练工具,博士管理学定方向。博士阶段起,我就专注于运用信息技术与统计方法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跨学科研究。”他敏锐地捕捉到新兴数智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变革性影响,这成为他持续深耕的动力。
谈及自己的成果,他的眼神透着专注:“是在复杂金融网络领域的突破。”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与搭建多尺度相关网络、尾部相关网络、极端风险溢出网络等前沿模型族。
“这不是空中楼阁,”他强调其应用价值,“它们有效应用于金融风险度量、系统重要性机构识别、投资组合优化,甚至‘一带一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度,为风险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方法论支撑。”这些成果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等重量级认可。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王纲金坦言曾遭遇两大瓶颈:“数据获取难——微观金融数据涉及隐私和商业机密,高质量、多维样本稀缺,制约了实证研究的普适性;对接需求难——如何更精准地将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需求,并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是持续的挑战。”
“前期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和平台支撑,”王纲金列举了国家自科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关键平台,“更离不开湖南省社科政策的‘及时雨’。”采访中,他清晰地梳理了政策助力:2019年入选“湖湘青年英才”(人文社科创新类),在起步阶段获得了宝贵的资源倾斜;2021年获得“湖南省优青项目”资助,保障了深度研究的经费;2024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和“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得以在更高层次绑定研究与国家战略、地方需求。
“这些支持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持续深耕的重要动力。”王纲金强调。
践行:让学术扎根三湘大地
“青年学者该如何平衡学术价值与社会需求?”
王纲金思考片刻,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本质是让理论创新扎根现实土壤、让现实问题获得学术滋养的双向互动。”他进一步阐述:“支点在于找到‘真问题’——用学术方法回应社会需求,同时从实践中提炼普适理论。不能为‘纯学术’空谈,也不能为‘短平快’放弃严谨前瞻。”
他不仅是理念的倡导者,更是积极的践行者。作为主要执笔人,他针对金融数据安全、金融科技维护金融安全等议题提交了多项资政报告。“一份报告被全国哲社办《成果要报》刊发,”他举例道,“‘关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议’还获得了省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展望未来研究计划,王纲金目标明确:“一是深耕金融科技,用数智技术突破传统风控局限,为构建长期稳健的金融安全防线提供决策依据;二是钻研科技金融,破解‘科技—金融’循环堵点,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服务湖南创新高地建设。”
对于优化湖南青年社科人才环境,他提出了具体建议:“在资政成果选题与报送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可增设青年编委,既吸收新思想,也扩大期刊影响力。”
“青年学者要敢于把办公桌搬到田野车间,让研究‘接地气’、让成果‘冒热气’。”采访结束时,王纲金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