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老兵”的故事

2025-07-30 13:25:38 红网
作者:胡亮 编辑:廖轩仪
字号:

张建辉.jpg

2025年的7月12日。

这天,“老兵”——浏阳市沙市镇东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辉,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一位老兵穿着“65式”军装在烈士陵园为李海欣烈士扫墓的短视频。镜头里,这位老兵轻洒白酒,含泪用手抚摸擦洗着庄严的墓碑……

这是我认识“老兵”张建辉两年多时间来,他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晒”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往常,他的微信朋友圈是“工作直播间”——全是村里的工作动态和工作成绩。

唯独这次,让我看到了他的心底里的褶皱。他人生这段参加老山轮战经历对他的影响,着实太深、太长、太重。

这也让我找到了一直以来对他这名“老兵”,充满敬意的共情点。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我对他的敬佩不再只是旁观者的赞叹,更有一份同为军人的懂与敬。

微信图片_20250730103452.jpg

硝烟里的记忆,土地里的承诺。

翻看历史资料,1984年7月12日的战斗如在眼前。越南军队集结优势兵力,突然向我军老山阵地发动袭击。

扑向142号高地的越军为步兵316师174团1营,该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在抗法、抗美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

处于我军防御阵地前沿的142高地,由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9团3营8连3排驻守。

代理排长李海欣等15名干部战士依托地形,与越军鏖战10多个小时,先后打退越军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六次轮番冲击,共毙敌104人,牢牢守住了阵地,打出了国威军威。

战斗期间,身负重伤的李海欣引爆越军的定点地雷时,身体被越军炸药炸成两截,壮烈牺牲。在他残缺躯体守护的阵地上,一只手紧紧抓住电池,一只手死死拉着电线,仿佛在用铁一般的意志告诉越军:中国领土,寸土不让。

战斗胜利后,李海欣等15名干部战士人人立功,被昆明军区授予“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李海欣等5名烈士分别被中央军委、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追记一等功。

142高地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李海欣高地”,成为了新时期我军军魂的象征,激励一代代军人奋勇前进。

1987年,张建辉参军入伍,随部队驻扎在老山轮战的前线,驻守阵地的附近就是“李海欣高地”。英雄的故事成为他青春军旅生活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他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护卫边疆。一次聊天时,他讲起自己当新兵第一年的8月17日,在一次战斗中把牺牲的战友从战场上背到后方的经历,眼眶中不禁有些红润。

1990年,张建辉从部队退伍后安置在长沙一家国有企业工作。1994年,他下海经商在家乡做皮革生意,渐渐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那时,我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但清晰地记得,在那个年代,长沙哪户人家有一件或几件浏阳制作的皮夹克,是一件很“洋气”、很“时髦”的事情。

1996年,回浏阳给牺牲的战友扫墓时,张建辉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心里感觉被什么东西硌着,发酸发堵。

时任东门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喻积望诚挚地邀请张建辉回来建设家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入伍那天起接受的就是“牺牲、奉献、荣誉”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心底最禁不住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

恍惚间,一同参军入伍、在老山轮战中牺牲的战友仿佛在说:“哪里有枪声,哪里就是战场!建设好家乡也是战场!”

张建辉再一次做出了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与抉择,回到家乡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成功当选为村主任,传递这份家国之爱。

QQ20250730-103551.png

QQ20250730-105743.png


五月,走在东门村的麦田深处,翠绿的稻谷随风摇曳,泛起丰收的涟漪。

“当年,东门村没有交通优势,基础条件差。怎么带领村民们致富,不能套用我的个人经验,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张建辉告诉我,当了村主任后,他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情况,深入群众,探寻致富真经。

转机出现在2001年,烤烟产业兴起。张建辉眼前一亮,决心抓住机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

“你说种烟好,你自己怎么不种?”

种烟成本高、没技术、风险大!

推广烤烟种植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村民们的质疑声不断。

面对不解,张建辉带头承包8亩荒地试种,成天泡在田间地头钻研种植技术,当年实现1.6万元的纯收入。

质疑声变成了感叹声,疑问号变成了感叹号。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村民们的心气被点燃了起来。

张建辉趁热打铁,请专家、建烤房、添设备,种植规模提升到1000余亩,还规模探索 “烟稻轮作”“烟菜套种” 的多元模式。

如今,东门村的烟叶品种“G80”成了中烟公司某类高档香烟的供应原料,种烟大户年收入超10万元,全村烤烟产业年收益超百万元,既“种得多”、还“赚得稳”。

2025年5月16日,我们把2025年度的湖南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活动唯一一期的产业连片培训,放在东门村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举办。邀请湖南省烟草公司首席研究员胡日升,为长沙市、衡阳市、邵阳市、常德市的100余名烟叶种植户、农业技术人员和合作社社员,进行烟叶种植技术培训。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在活动的筹备阶段,张建辉先后两次打电话给我,希望把“田间课堂”活动的现场教学点设在东门村附近的中洲村,理由是这里的烤烟种植硬件条件更好,更能体现浏阳的烟叶种植整体水平。

考虑到人员往返时间和活动安全因素,我们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我内心觉得,张建辉是一个心有大局、懂得分享的人。

正是这份格局胸襟,让他能够从八亩烟田到千亩烟田规模上的巨变,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730103722.jpg


QQ20250730-105847.png


2004年年底,东门村与江口村合并,张建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第一天,他就遇到了头疼的事——2000多人的村落,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集体还背着30万元债务。

年关将至,债主上门。

他第一时间召集班子成员开会:“欠的债,砸锅卖铁也得先还上,要给村民立树起诚信的榜样!”

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自掏腰包,硬是凑齐了30万元还了债,既解决了燃眉之急,也树起了班子的带领力向心力。

“咱们东门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是块宝地。”第二年开春,张建辉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

前期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张建辉发动村“两委”成员一边带头自掏腰包筹资,一边积极向上级政府机关汇报情况,争取项目支持。

“为集体的事情求人,不要怕丢面子!”

张建辉自己开车一趟一趟往返长沙市、浏阳市,找省里、市里的相关职能部门,几年下来,先后筹集了5000多万元,以嵩山为中心,建设森林文化园。

为了嵩山的核心地带集群发展,他说服村民把党群服务中心建在嵩山脚下。依嵩山兴建了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农庄、农耕文化馆、足球场,发展生态研学、休闲观光,建成了枙子花药材基地、油茶花卉基地,形成全链条产业。

乡村振兴培训基地还承接了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既扩大了影响,还提升了村集体收益。

如今,东门村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超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有的民营企业主看中了张建辉与省、市职能部门的“人脉资源”,开出高额年薪请他到企业任职,家里人也觉得高薪可以缓解两个女儿读大学的学费压力。

“当初留在村子里,是要兑现战友们让村民生活富裕起来的承诺!承诺没兑现,走不动呀!”他选择继续在村里工作。

2025年4月,张建辉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当村党支部书记有21年、当“老兵”有38年的他,故事肯定有很多,有很长。当“老兵”变成故事,他一定做了许许多多不平凡、不寻常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背后,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

我相信张建辉的心底,一定藏着一个“李海欣高地”的故事——用牺牲、坚守和奉献,托举起一方的幸福生活。

当所有荣誉堆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常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世人所说的那么好?是不是真的够得上这份荣誉背后所需要的积淀和奉献?如果他觉得心安理得,或是实至名归,恐怕就会开始“飘”。

在与张建辉认识接触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感觉他就是东门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那棵古树——低调朴实,深深扎根在脚下嵩山的这片泥土里。

这些天来,随着“八一”建军节这个伟大而特殊日子的临近,我的内心时常被一种敬意充盈着。

眼前时常浮现出自己年幼时,老山轮战时战斗英雄为我们作英模事迹报告的场景;时常记起自己18岁入伍时,老兵们带着我们建设国防通讯工程,每天用一把铁锹挖10米长、2米深电缆沟,“城市兵”的我站在沟底感到“绝望”时,老兵帮助我完成工程任务的场景……

一名合格“老兵”的底色,内心一定是纯净无私、心怀家国、赤热忠诚的,他们的血脉一定是与国家命运、人民福祉、山河安澜一同跳动的。

在代际传承的接续中,在情感交织的沸腾时,我们也渐渐地成了一名老兵,变成为了故事。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