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夏铎铺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娄湘蜀 冯赞 长沙报道
程序繁复、业务琐碎、材料众多……在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被贴上“务虚”标签,常陷入“实绩看不见、摸不着”的困境,导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尴尬。
然而,基层党建绝非可有可无的“虚功”。它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凝聚人心的政治工作,更是夯实根基的组织工作,理应也必须做实、做硬。
宁乡市夏铎铺镇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和抓手打造,让党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成为一项看得见成效、摸得着温度、实实在在推动发展的硬核工作。
突围“空转”之困
防止基层党建工作走过场而未走心、走形式而缺内涵的“空转”,核心在于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激励有效的实体化运作体系。
2023年以来,湖南探索推行“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着力解决“村(社区)以下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上传下达不够畅通”等问题,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三长制”的推行,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契机。
夏铎铺镇科学构建以“乡镇-村(社区)-片-组-邻”为主线的五级网格组织体系,以5~15户成立“邻”作为最小单位,配备“三长”1025名(片长、组长、邻长),如毛细血管般深入8896户居民。其中,党员在“三长”中占比58.15%,确保组织体系扎根基层。
“三长”能解决问题吗?夏铎铺镇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该镇建立“屋场恳谈会(三长)→民情碰头会(村级)→民情分析会(镇级)→乡街吹哨、部门报到”四级联动问题解决机制,对“三长”上报的民情进行闭环处置,实现小事“三长”办,大事村解决,难事交政府。
今年2月,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七、八组召开屋场恳谈会,担任组长的温建国提出组内居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涉及2个组共50余户居民。
作为片长,社区党总支书记彭明志组织进行实地调查,查明该地区20到30米处有卵石层,无法打深水井,只能安装自来水。
社区立即召开“民情碰头会”研究处理,由于问题涉及到与上级部门对接,于是在2025年3月将此问题上报至镇“民情分析会”。
镇党委政府经过“民情分析会”分析得出结论,向上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建设自来水工程。目前,施工进度已达50%,预计8月可完工。
“组长”温建国正在查看自来水工程施工情况。
“一到旱季,两个组的水井都没水,深水井又打不了,每年只得花费上万元请人送水上门。”温建国说到这里,话音一转,难掩欣喜之情,“自来水工程建成后,将彻底告别困扰了我们10多年的用水难问题。”
实际上,温建国之所以如此高兴,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作为“三长”之一的组长反映问题得到解决,不但很有成就感,还可以获得邻长积分,有获得感。
不要小看邻长积分,既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更重要的是,还是荣誉奖励、推荐入党、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客观依据,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2024年,温建国积极履职,获得了130分的邻长积分,排名社区前列。在今年镇上的“七一”千人庆祝活动中,他作为“优秀组长”代表上台领奖。
“以组织实体化确保‘有人干事’,以流程闭环化确保‘事有人管’,以激励实效化确保‘干有动力’。”夏铎铺镇党委书记蒋宇说出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夏铎铺镇“七一”千人庆祝活动。
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基层治理是检验基层党建成效的试金石,更是党员躬耕初心、担当示范的责任田。
地处宁乡东部,紧邻省会长沙的夏铎铺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5万人。该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忘不了服饰、南方水泥、绿叶水果等企业,方特东方神画、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文旅项目,还有两所高校坐落于此,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较大。
夏铎铺镇现有党员1935人,分布在83个党组织中,如何激发党员主动之为,让这支队伍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
自2022年以来,宁乡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三长制”工作为抓手,引领党员干部“亮身份比奉献、亮立场比担当、亮作风比作为”,探索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宁乡“最优解”。
在“三亮三比”的推动下,夏铎铺镇党员主动出列,认领“三长”职责,115名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112个网格,补充村级力量。他们在网格中亮明身份、服务群众,发挥着“探头”“喇叭”“纽带”作用,成为基层治理中的“发动机”。
功能强大的“夏铎数治”平台。
今年初,“夏铎数治”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将“12345”热线工单转化为线上闭环管理流程,夏铎铺镇的基层治理从此有了智慧载体。
“叮!——”今年5月10日,夏铎铺镇香山新村网格管理员贺溜的手机收到民情上报,邻长赖正兵通过“夏铎数治”反映:香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竹林南200米有光缆柱倾倒,光缆下垂,威胁行人安全。
由于该民情涉及通信基础设施的维修,村里无法解决,需要对接电信部门。于是香山新村向镇政府上报该民情,再由镇政府派单给网格员处理。到6月9日,民情处置完毕,安全隐患已被消除。
整个民情处理流程都在“夏铎数治”上流转,让人一目了然。
“以前‘三长制’的运行,邻长积分的管理,网格干部签到等工作,要靠线下人工完成,衍生出大量纸质报表。”贺溜笑着说,以前自己是“表姐”,有很多表格要填,现在通过“夏铎数治”在指尖上就可搞定。
作为片长,香山新村党总支书记何国文颇有感慨地说:“‘夏铎数治’平台使‘三长’有了履职利器,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三全三到位’工作法(隐患全领域摸排到位、矛盾全方位化解到位、风险全流程预防到位)得以落实。”
2024年,全镇全年高效解决民生实际问题846个,热线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较上年提升8%,信访回访满意率达到100%。截至目前,2025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8个,解决率达98.9%,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镇”。
“党建的‘实感’源于解决真问题、带来真实惠,用民生改善的‘可视度’和群众满意的‘硬指标’来检验工作成效。”蒋宇说,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成效为标尺,推动党建评价由“内循环”向“外感知”转变。
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现场。资料图
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
在一些地方,党建之所以陷入“务虚”的认识误区,是因为长期与业务脱钩,导致“业务是业务、党建是党建”的“两张皮”现象。
要打破传统党建与经济发展“平行线”状态,必须找准党建服务发展的切入点,探索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轰隆隆!——”夏铎铺镇六度庵村村部旁的工地上,机器正在施工,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预计八月就可完工。
实际上,厂房的前身是一个废弃了30多年的小茶厂。为了盘活闲置资产,今年村里开展投资扩建,将茶厂改造为标准厂房对外出租。
如今,厂房还未完工,就已被企业预订。
“我们在与企业签订的厂房租赁协议中附加了一条——以后用工将优先本村村民。”六度庵村党总支书记饶跃文告诉记者,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六度庵村。
这些年,由于六度庵村盘活了不少闲置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连续多年突破百万元。短短7年,村集体账户上的存款从不到5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000多万元。
饶跃文说,近年来村里强化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使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利益分配的“协调者”,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正确、路径清晰、群众受益。
202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73万元,9个村(社区)均超50万元,其中8个村突破百万元大关。
党建引领下,2024年,夏铎铺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4%,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04.8%。
“镇党委在谋划党建工作时,始终对标对表经济发展目标,将党建资源、组织优势、党员力量精准配置到经济发展主战场,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蒋宇说。
在夏铎铺镇的实践中,推动党建走向“务实”的核心密码已然清晰:组织实体化让根基扎深,平台具象化让先锋有为,融合实效化让发展有魂。
夏铎铺镇对基层党建的探索,在宁乡市乃至全省颇具代表性。
过去一年,宁乡市紧靠“党员”这一支撑点,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工作,4.6万余名片组邻“三长”如同点点星光,将基层治理的温度播撒到万家灯火之中,夯实了发展根基。
2024年,宁乡市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14位,正向“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发展目标挺进。
宁乡的经验昭示: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唯有让党员作用“看得见”,让群众实惠“摸得着”,让发展成果“算得清”,党建才能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429.5万名,党的基层组织21.2万个。全省党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夯实巩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湖南正持续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政治建设更加有力,战斗堡垒更加巩固,服务大局更加有为,基层治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