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酷暑依然。湖南邵东市千名干部集中开展了“三天两晚”驻村调研活动,他们或在田间地头听民声;或在最远那一户解民忧;或现场办公推进民生实事落地……
邵东市乡村新貌(刘海 摄)
“三个没想到”走进群众心坎
“没想到书记会敲门问政,没想到问题会快速解决……”邵东市灵官殿镇耳石岭村党总支书记罗浪浪说。
耳石岭村在邵东市的东南角,位于邵阳、衡阳和祁阳的交界地段,从卫星地图上看村域,恰似一只大脚。邵东市主要负责人敲门问政,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有两件事,一是一条村内1500米的主渠道需修缮;二是通村公交能增加趟次。“三天两晚”驻村调研活动后第二天,当地农业部门就派人进行了测绘和评估,将其纳入建设项目中。增加通村公交的趟次事宜也在积极统筹协调中。
仙槎桥镇“三天两晚”驻村调研活动中,有村民反映辖区内有多处路段因为暴雨,造成塌方和滑坡,存在安全隐患,调研组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防护栏安装和塌方滑坡修缮工作,先后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26处防护栏安装。仙槎桥镇镇长赵冠敏说:“让我们基层干部感动的是,‘三天两晚’驻村调研组的领导,得知镇上食堂是分餐制时,没想到他们都带着饭盒来开展工作,不给镇村添一点麻烦。”
据了解,今年7月至今,邵东市36名市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带队,组成N个“1+3”工作组,分别下沉覆盖该市77个脱贫村和其他503个村(社区),开展以“下沉村居抓整改,聚力攻坚促振兴”为主题的驻村调研。调研组将75%精力投入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禁毒反电诈等突出问题攻坚,25%时间统筹基层党建与换届筹备,累计收集问题2248个、建议471条。
截至目前,该驻村调研活动所收集的问题中,已有1738个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该调研活动已累计召开屋场会600余次、开展大扫除600余次。通过屋场会,村民们畅所欲言,村情民意得到吸纳;大扫除则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营造出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该调研活动还推动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迅速行动,深入群众收集到2800余条“微心愿”,并第一时间主动认领、全力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有效拉近了干群距离。
“解剖麻雀”做好“后半篇文章”
“以前黄花菜贱卖8毛一斤,烂在地里揪心,如今收购价跳到5块多,亩收8000余元,日子有奔头!”流光岭镇村民彭德云抚摸着金黄花蕾,笑容舒展。针对产业共性难题,干部深入“解剖麻雀”寻良方。
今年6月,该镇黄花主产区龙胜村举办首届黄花文化周暨产业推介会,引进多家龙头企业,推动精深加工,开发出黄花月饼、粽子、泡菜、米粉等系列产品,大幅提升附加值;推动成立黄花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技术、品牌、销售”模式,带动1.3万亩黄花菜年产值跃升至6500万元,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邵东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为确保2248个问题“件件落实落细”,邵东打出闭环管理组合拳。该市实行领导包片调度,将问题分解为责任、任务、整改“三张清单”;镇村干部包户整改,对1738个已解决问题开展“回头看”;对未完成难题限时交办,同步开展干部政策培训,从根子上防反弹。
同时,该市针对村级班子老化、产业短板等深层次症结,长效“药方”同步开出。公开选拔年轻党员充实后备力量,信息化培训打造“全能型”队伍;产业振兴则坚持“一村一策”。流泽镇依托“中国玉竹之乡”品牌,推动600余户加工玉竹,年产值超6亿元;同步发展富硒农业,认证富硒土壤,搭建产业大平台。
邵东千名干部用“三天两晚”驻村的脚印,量出的不仅是2248个问题的破解之道,更是一条条直抵民心的实干通途,在广袤田野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