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七夕夜,长沙五一商圈灯光璀璨,人流如织。当天,长沙各大商圈、景区、主题公园推出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打造传统节日新IP,释放“浪漫经济”活力。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行摄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自汉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华大地流转,七夕便成了镌刻着浪漫与祈愿的文化符号。2025年的湖南,以“文化为魂、旅游为脉、非遗为韵”,让这个传统节日在现代婚礼中延续深情,在科技艺术里编织新梦,在全民非遗体验中传递温度,让“七夕”成为全民可参与的节日。
婚俗新章:
让古老浪漫照进当代生活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的浪漫内核,与相守的美好期盼紧密相连。湖南,正以创新婚俗为这笔浪漫续写新篇。
8月29日,常德河街的湖南省第十届国潮集体婚礼上,新人踏着青石板路,乘定制“公交婚车”穿越城市地标,品尝非遗美食,“烟火气”成了婚姻的开篇;长沙桃花岭公园的红毯旁,国乐悠扬绕林间,50对新人在传统礼乐中执手许诺,而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的金婚夫妇为新人颁证的祝福,开福区民政局的“鹊桥拱门”“心愿盲盒”,让仪式感多了岁月沉淀的温暖;8月29日至30日,岳阳君山岛为婚龄十年以上的夫妻定格“执子之手”的承诺,赠送檀木对梳、君山银瓷,让人们在平淡生活中品味出浪漫。
科技艺境:
为传统传说注入青春活力
湖南的奇山秀水,成为浪漫七夕的天然幕布。七夕当天,张家界七星山“天空之眼”观景台,云海漫过山峦时,爱乐乐团奏响的《梁祝》旋律随山风流淌,日落与音符共绘“此景只应天上有”的画卷。8月28日至30日,岳阳天岳幕阜山为游客准备了“向云端”露营音乐节,帐篷缀满星光,歌声与晚风撞个满怀;湘西乾州古城的苗族“哭嫁”声和来往“对歌”,道尽少数民族的浪漫。
科技与艺术的碰撞,让七夕“潮”起来,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8月28日至30日,长沙铜官窑国风乐园的夜空下,千架无人机编队升空,光影流转间,牛郎织女在星河下“相会”,古老传说化作触手可及的现代童话。8月29日晚,湘西芙蓉镇举办摸泥狂欢节。土家族“情侣互抹泥浆送祝福”的古俗,遇上电音的节奏与瀑布灯光秀的璀璨,传统在青春里热烈绽放。电影院里,《七天》《有朵云像你》和4K修复版《青蛇》等18部七夕主题电影,为古老节日打造多元的情感消费场景。
非遗共情:
让千年习俗成为全民盛宴
七夕的浪漫,不只属于情侣。七夕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乞巧”之俗,至唐宋愈加丰富,衍生出做巧果、拜魁星、晒书晒衣等多重习俗。古老习俗若只停留在史料记载里,便少了烟火气的温度。湖南正以“活化”之力,让非遗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七夕当晚,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打造现代版的“乞巧”盛典,邀请500对情侣共绣香囊,体验鹊桥剪纸、投壶对诗,让古雅意趣重现。8月29日,湖南湘绣博物馆开展两场“绣游记”活动,情侣共执绣针,将爱意缝进丝线。8月29日,永州江永女书园开展“女书密语”活动,邀请游客用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写下“一生一世”,小众文化成了最独特的情感密码。
浪漫更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8月29日晚,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为市民准备了一场“七夕游园大赏”。古风长街上,长沙铜官窑的拉坯、捏坯体验让人感受泥土的治愈;湘绣双面全异绣的精妙让人惊叹;制香的清雅、面塑的灵动、糖画的甜蜜,让指尖技艺成了慢生活的注脚。汨罗屈子文化园邀请游客亲手制作香囊,草木芬芳承载着祈福的心意,地域文化与七夕祈愿相融。
孩子们亦未缺席节日,在盛宴中种下文化的种子。8月29日傍晚,长沙非遗馆前坪上演“橘洲唱晚·长沙皮影戏七夕专场”演出,皮影戏《天仙配》的光影里,传说故事变得鲜活。七夕之夜,在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文创园,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木偶小戏《小放牛》《月光仙子》,让孩子们在笑声里触摸传统的温度。
从情侣间的脉脉深情,到全民参与的游园之乐,再到孩童眼中的非遗启蒙,湖南的2025七夕,超越浪漫的范畴,以文化传承、情感联结,让千年古节“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