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31日讯(通讯员 邓忠宝)为了一墙之隔的宅基地,两兄弟多年积怨,多次动手甚至酿成轻伤。民警调解十次无果,却在第十一次登门时解开“死结”——兄弟俩握手言和。这令人欣慰的转变,正是东安县芦洪市派出所“四步五心”调解工作法的生动写照。
针对基层矛盾点多面广、易反复的特点,芦洪市派出所创新推出“四步五心”调解工作法,将倾听心声、深入走访、真诚交流、专业调解的四步流程,与贯穿始终的公心、耐心、细心、专心、真心“五心”理念深度融合。这一调解工作法迅速在全县推广,成为破解纠纷难题、筑牢平安基石的有力抓手。
“四步”精准落子 多元合力巧破局
一旦警情响起,芦洪市派出所便迅速启动多元联调机制。民警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力量,灵活借力政法“五老”+“好邻居”乡贤智慧,形成解纷强大合力。
在亲兄弟宅基地纠纷案例中,“四步”机制成为精准化解的脉络。第一步“倾听心声”:民警接警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不偏听偏信,让双方充分“倒苦水”,摸清积怨根源与内心真实诉求;第二步“深入走访”:民警走村入邻,查阅旧档,多方求证还原宅基地历史脉络,牢牢锁定事实依据;第三步“真诚交流”:民警利用亲情感召,一次次上门劝导疏解,兄弟间冰冷对立的情绪逐步缓解,沟通之桥缓缓搭建;第四步“专业调解”:借助司法调解员与国土部门专业评估,明确权属范围,最终拿出公平解决方案。十一次不懈努力后,兄弟冰释前嫌,宅基地的砖墙明晰了界限,兄弟亲情的心墙也随之轰然倒塌。
“五心”贯穿始终 源头治理固根本
“公心”如秤,“耐心”似桥,“细心”为钥,“专心”破障,“真心”化坚冰——“五心”理念贯穿于民警每一次走访、每一轮调解、每一次回访中,成为“四步”流程的稳固根基。
面对矛盾,“公心”为先,一碗水端平,杜绝任何厚此薄彼。正如对待激烈互殴的兄弟,核心在于厘清事实、依法依规划界,不因情绪对立而失去公允尺度。“耐心”倾听是关键法宝——纠纷双方诉说时常冗长繁杂,民警沉心静气,不急不躁,在纷乱叙述中梳理出真正核心矛盾。解决兄弟纠纷时,民警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后依然坚持重返劝导。
处理基层“麻纱事”,“细心”不可或缺。在房屋边界案中,民警不忽视旧契约上的模糊标注,不放过任何见证人的“听说”,最终依靠对历史签字的细微差异比对及地形走向勘查,找出关键证据。“专心”则聚焦于打破僵局、消融隔阂——民警敏锐捕捉兄弟双方言语情绪中的微小松动,或从子女亲情切入,或引导其共同回忆手足温情,持续软化对立坚冰。
最为珍贵的,是“真心”换真心。民警真正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当冲突双方疲惫不堪时送上的一杯热茶,在回访中关切询问调解后的家庭实情。这份真诚付出如涓涓暖流注入人心,使得冷硬的对立立场松动软化。同时,该所坚持调解成功后的“回头看”机制,正是对群众关切的持续回应与“真心”守护,防止纠纷反弹升级。
“妙招”成效凸显 基层善治开新局
小矛盾关乎大民生。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四步五心”调解工作法正逐步成长为具有东安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一批陈年积怨在多元联调、法情交融的机制下得以妥善化解;大量类似兄弟阋墙的“刺头”纠纷也在萌芽状态中被及时消弭。老百姓们切实感受到:村口邻居的争吵有了及时介入的“调解队”,令人揪心的难题也有了负责到底的“责任人”。“小事有干部管,大事有领导管”的理念,正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共识和信赖依托。据统计,2025年第二季度,全县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1.7%,信访总量减少43.2%,真正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
从化解兄弟心墙的“点”,到筑牢善治根基的“面”,“四步五心”调解工作法正以其真诚与智慧,在东安的沃野田畴间续写着基层治理的新故事。它不仅解开了千家万户的“麻纱”,更点亮了平安和谐的民心之灯,为县域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