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清新空气,都是民生最朴素的向往;每一片湛蓝天空,都是城市最动人的底色。今年夏秋时节,湘潭市民明显感受到,窗外的天空愈发澄澈明净——这背后,离不开湘潭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上的精准发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9月6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05,改善率位列全省第四;PM2.5平均浓度为34.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7%,改善率居全省第三。湘潭PM2.5管控成效显著,6月、8月浓度分别为14.8微克/立方米、14.7微克/立方米,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7月浓度14.8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三,创下月度历史最优成绩。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的重要战役,PM2.5的大幅改善,与移动源柴油货车治理密不可分。”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尾气监管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湘潭通过“淘汰老旧车辆、推广新能源、筑牢智能防线”多管齐下,推进柴油货车全链条治理。目前,省生态环境厅交办的13项任务已完成8项,治理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加速“清退” 老旧柴油货车淘汰跑出“加速度”
针对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湘潭通过“政策奖补+禁限行执法”双轮驱动,推动淘汰工作从“后进”追成“先进”。
政策加码,奖补激发淘汰积极性。在国家、省级奖补基础上,湘潭出台《湘潭市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及智能门禁、柴油货车OBD在线安装工作方案》,追加23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淘汰更新奖补。
该政策覆盖四类车辆:2025年强制报废的国三柴油货车,2026年及2027年强制报废的国三柴油货车,国四营运柴油货车和国四非营运柴油货车。此政策推动湘潭前两项淘汰任务排名大幅跃升——从8月前的全省倒数第三,分别升至目前的全省第二、第四。
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1188台国四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107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完成淘汰。
精准执法,禁限行织密管控网。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交警部门,科学划定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禁限行范围与时间,通过“禁令标识+电子监控抓拍”实现全天候监管。
交警部门升级情指行一体化管控平台,对违规行驶车辆自动抓拍并上传非现场执法平台;对多次违规且拒不报废的车辆,通过缉查布控实时联动信号卡停,并调度路面民警“现场查处、扣留车辆”。
今年以来,已抓拍违规车辆900余次,处罚336次。同时,针对柴油货车通行密集路段,湘潭优化交通组织引导绕行,有效降低二氧化氮集中排放压力。
推广“新生” 新能源货车成为运输“新主力”
走进湘钢厂区,新能源货车往来穿梭,与绿树成荫的环境相映成趣。“厂区原有200多辆柴油货车,目前已更换100多台,10月份将全部换完。”湘钢能源环保部负责人介绍。
这正是湘潭推广新能源货车的缩影。作为全省唯一推出新能源货车系列财政补贴的城市,湘潭在中央、省级补贴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老旧车辆更新补贴为,对提前报废的国三及以下中重型货车、国四中重型货车,市级财政配套补助最高1.368万元/辆;新能源车辆购置补贴为,对购置中重型新能源营运货车的企业或个人,市级财政补助最高2.5万元/辆。
除了资金支持,湘潭还优化新能源货车路权,放宽其进城限制,允许在更多区域、时段通行;同时加强与新能源车企合作,通过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以新能源货车替代传统柴油货车。
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新能源货车272辆,道路货运新能源车总量已达405辆。
筑牢“防线” 智能门禁守住企业治污“入口关”
“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自动识别,根本进不来!”在湖南凯利特泵业有限公司门口,新安装的环保智能门禁系统如同“哨兵”,精准拦截高排放车辆。作为湘潭首批气候友好型企业,该公司6月启动智能门禁建设,7月完成安装,8月调试到位。如今,车辆驶至门口时,4个高清识别系统会同步扫描车牌、核验“环保身份”,仅通过验证的车辆可触发道闸抬杆,实现高污车辆“零进入”。
今年,湘潭要求160家重点用车单位完成“智能门禁”建设并联网。截至目前,已有54家完成系统安装,提前超额完成省里48家的要求。为推动项目落地,湘潭明确:对完成建设并联网的重点企业,给予3万元/家的市级财政补贴。
这些智能门禁系统并非“各自为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统一规划建设平台,通过专网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可全面监管企业运输车辆。“智能门禁是切断柴油货车污染‘黑尾巴’的重要抓手。”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尾气监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系统既能帮助企业实时记录、核验车辆信息,推动优先使用国五、国六及新能源车辆;在重污染天气时,还能对比车流量与生产信息,确保产能控制要求落地。
按照治理规划,湘潭将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2025年底前,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柴油货车,淘汰50%保有量的国四排放标准中重型柴油货车;2025—2027年,完成强制报废期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轻型、低速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这场车轮上的“绿色革命”,正为湘潭的蓝天保卫战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