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衡商·雁归来|王根生:一枚印章的“突围”

2025-09-26 10:16:09 红网
作者:丁晴 阳正坤 蔡中湘 全鑫 彭优 编辑:王敏
字号:

雁归来3.jpg

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商海的致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衡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915100951_96_373.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丁晴 阳正坤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实习生 彭优 衡阳报道

甫一出生,王根生就被打上了“印记”。

祖上五代,刀笔传家,刻刀划过的声响是他最初的摇篮曲。

而衡东印章的故事,可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状元彭浚将家乡产的牛角、石头和木质印章带到京城。自此,衡东被冠上“印章之乡”的美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衡东万人操刀,十余乡镇设厂,雕刻声此起彼伏,盛景一时无两。大时代的浪潮席卷着每个人的命运。八十年代经济转型,集体经济的消退让衡东印章产业疲态尽显。无数匠人远走他乡,如星火洒向全国,在陌生的土地上延续刀尖上的生计。

三十余年的人生跋涉,王根生为衡东印章刻下了三次里程碑式的“突围”。

刻刀下的“生存突围”

1987年,初中毕业的王根生,顺理成章地执起了刻刀。

1993年,集体经济震荡的余波中,衡东的印章企业加速衰亡。

19岁的王根生背起行囊,逆流北上——第一站山西,继而扑入北京城,在印章的方寸江湖里学习销售和贸易。

这段“北漂”岁月,是衡东印章人的集体缩影。

改革开放后,数万衡东人如候鸟南飞,带着刻制印章的技艺,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他们开作坊、办工厂,将衡东印章的版图扩展至全国。王根生在北京房山办起“衡印印章材料厂”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场生存突围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成为产业迁徙的一个成功范本。

2008年,王根生敏锐捕捉到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在长沙创办原子印章厂。在这里,王根生锤炼技艺,更窥见印章背后庞大的市场前景。

印章承载着文化,心间萦绕着乡愁。怀着对家乡的深沉眷恋,王根生积极响应政府“湘商回归”的号召。2015年,他毅然将企业迁回衡东,在洣水镇金娥村建起恒印美印章材料有限公司。

“恒印美”的印章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身份的转换随之而来——他先后成为衡东县政协委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推动家乡发展的责任。

故园里的“产业突围”

不止于简单的“归巢”,王根生吹响了衡东印章产业的“集结号”。

2017年,一份提案掷地有声:建设衡东印章文化产业园。

凝聚同乡,谈何容易?2017年至2021年间,县里组织商会的努力几度搁浅。王根生挺身而出,扛起大旗。他深知,个人的印记再深,也需众人合力方能成章。

2021年10月,在衡东县工商联的帮助和引导下,衡东印章商会成立,王根生当选为首任会长。

“搞事业,与谁同行很重要。”他心中的信念如磐石般坚定:“老一辈几代人传下的手艺,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根’。”

2022年8月30日,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衡东印章文化产业园破土动工。777个日夜后,一期工程全面竣工。16家入驻企业开足马力,日制印章超20万枚,年产值突破5亿元。

衡东印章文化产业园项目荣获湖南省“湘商回归标志性项目”。

昔日散落的星火,终在故乡聚成照亮前路的熊熊炬光。

这座占地300余亩的产业园,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文化地标。印源、印韵、印趣、印技四大功能区,将原材料供应、文化研究、电商物流与非遗体验融为一体。印章文化广场上,明代篆刻流派始祖文彭的雕塑静静矗立,秦汉至现代的印章演变史在展柜中徐徐展开。

2024年,这里成为国际印章(衡东)展览会举办地,衡东印章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

此时的衡东印章,已悄然重掌江湖:全国80%以上的印章产自这里,85%的销售网络由衡东人织就。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越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衡东凭“印”名扬天下。王根生笃信:在家乡的田野上,明天会更好。

方寸间的“时代突围”

衡东人在印章江湖的地位牢固,但王根生仍觉得“未完成”。

市场结构正经历深刻嬗变。曾经绝对主力的公章业务,如今仅占每日订单的四分之一。一套旧打法,已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新江湖,“老本”不能吃一辈子。

这场突围,是向时代的顺应,更是对创新的拥抱。

改变正在发生。北大、清华、西安交大、南开……全国七八十所高校毕业生的纪念印章刻上了“衡东制造”的标识;网红景点打卡印章的浪潮中,85%的份额同样被衡东稳稳握在手中。

衡东印章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章节。

真正的底气,源于科技赋予的锋芒。恒印美的“数字身份印章”,是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成果。精妙的隐形设计筑起技术高墙,让造假者无处下刀。每一枚印章都独一无二,手机轻扫,真伪立现。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王根生一直在思索印章产业的未来。

望向更远的版图,物流短板制约着衡东印章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王根生目光如炬:“未来要走向全世界,衡东的物流配套就必须加强。”

当下,衡东印章的线上销售占到总额的六成以上,但这条至关重要的销售链条,其运营主要依赖线上的外贸伙伴。他更渴望衡东人能亲自开拓这片蓝海,尽管前路仍在探索。

令他欣慰的是新鲜血液在奔涌。年轻一代携新媒体思维与互联网打法投身其中,他们深谙流量密码,能迅速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传统的行业刻下充满活力的青春“印记”。生于1993年的儿子已全面融入“恒印美”,正将文创的基因注入衡东印章产业。

从生存到聚变,从传统到革新,王根生用三次“突围”,将一枚印章的命运与家乡的未来紧紧相连。

而这枚“突围”的印章,正带着衡东的乡愁与匠心,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 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编辑:王敏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