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在2025年“红网云”融媒共生大会暨一体化生产传播平台推介会上,南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申丽萍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朱丽萍 刘志雄 秦楼 杨怡晴 长沙报道
“融媒共生的核心是‘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向上,我们深度对接省级媒体的内容资源与技术平台;向下,我们把触角扎进乡镇、村社区,建立‘融媒+政务+服务’站点,让新闻宣传和民生服务同频共振,真正实现‘省级平台有高度,县级服务有温度’的共生格局。”9月5日上午,在2025年“红网云”融媒共生大会暨一体化生产传播平台推介会上,南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申丽萍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代表,分享了她作为“洞庭湖畔融媒人”的实践与思考,会议间隙,申丽萍接受了红网记者采访。
申丽萍坦言,“融媒共生”带来的实际改变,最直观的是“资源活了、服务近了”。过去县级融媒缺内容、缺渠道,现在通过与省级媒体的内容共创、技术共享,南县融媒体中心的原创报道多次登上省级平台头条;同时,依托共生体系搭建的APP,让群众在家就能生活缴费、查农技,融媒不再是单纯的“传声筒”,更成了连接党委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
南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申丽萍。
近年来,南县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本土化、服务型、治理型”融媒建设目标,借助“红网云”平台的强大支撑,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南县特色的融媒发展路径。
在申丽萍看来,作为县级融媒,不应该唯数量去做报道,而是更应该做有温度,能够抵达人心的报道,尤其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报道。而县级融媒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多么超前,而在于能否精准触达、有效服务。
“此前,南县融媒体平台存在‘多端分散、服务割裂’的问题,群众获取信息和服务不便。接入‘红网云’后,我们全面整合资源,打造‘南县融媒快融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分发’,发稿效率提升70%,新闻响应速度大幅提高。”申丽萍说,快融平台实际上就是基于红网这个平台,和红网云一套体系。以前,编辑、记者要到各个工坊找文件,如今在红网云一个平台上就可以完成,打开这个平台,所有的信息都能看到,十分方便。
县级融媒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深耕本土。把特色做响、把服务做深、把治理做实,才能让融媒平台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申丽萍说,未来,期待与更多兄弟县市交流协作,共同探索融媒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融媒实践,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