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6日讯(记者 周蕾 通讯员 邓和明 李昭明)“这是今年1月份,在东莞市关爱服务流动党员旗峰暖流行动启动仪式上,东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授予我们的牌匾。”2月5日,湖南省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委员雷文雄指着办公室一块写着“异地党委乡音调解志愿服务室”牌匾说,这块牌匾标志着湘、粤两地开展社会治理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嘉禾县在东莞的流动人口达10万人,其中流动党员1300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嘉禾县与驻地协作,构建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委政法委及县司法局等关键部门设立警务室、巡回审判点、调解室和维权帮扶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体系,并通过开展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免费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免费为身残志坚的创业农民工担任法律顾问,法律疑惑解答到位,法律援助服务到位,困难农民工帮扶到位,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维权服务。
在东莞市常平镇,嘉禾籍罗伍与胡柏生因30万元民间借贷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调解员用几句地道的嘉禾乡音进行沟通,迅速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使他们很快达成了协议并还款到位。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成为流动人口心中的“温暖港湾”。
“老乡帮老乡,老乡管老乡,老乡带老乡。”这句在嘉禾县驻东莞流动人口中广为流传的话语,正是“乡音调解法”的生动体现。乡音调解员们运用乡音沟通、乡情融通、乡俗变通,利用乡土情结和语言优势,通过“乡音”拉近与流动人口的距离,增强调解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同时还,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和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管理互动、服务互补和调解互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和社会矛盾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和处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还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通过商会与驻地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为嘉禾籍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同时,流动党委还注重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红心志愿者队伍,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活动。
“是流动党委的老乡们帮我打开了心结,才有了我现在稳定的生活。”匡生是嘉禾县珠泉镇人,在东莞常平镇一次意外事故后心理郁闷,并成为一名老信访户,流动党委工作人员在帮助解决部分生活困难,并多次心理沟通后,匡先生终于不再信访,并安心在一家公司从事环卫保洁工作。
为帮助流动人员解决心理问题,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设立了心理疏导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流动人口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队拓展活动,帮助流动人口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不仅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近三年来,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成功调处矛盾纠纷490余宗,挽回经济损失2400余万元,帮助5500余人成功就业,为20余名老乡通过心理疏导等措施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