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武陵源:以高质量的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3-25 09:03:31 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覃宵 屈泽清 唐越洋 编辑:舒信
字号: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jpg

武陵源区。

红网时刻新闻3月24日张家界讯(记者 覃宵 通讯员 屈泽清 唐越洋)2024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际旅游风情小镇、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六个武陵源”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铺排市级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10.32亿元;铺排区级重点项目76个,完成投资15.7亿元。

单日进山人数和购票人数均创历史新高。.jpg

单日进山人数和购票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以项目推进为总揽,促进经济发展“三创新高”

争资争项再创新高。建立“两长”(“指标长”“项目长”)、“两牌”(“金牌”“黄牌”)制度,围绕基础设施、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包装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2024年储备中央预算内项目72个32.6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12个11.42亿元,“两重”“两新”项目50个43.61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专项债资金2.86亿元。

品牌引进再创新高。突出土地超市、项目超市、金融超市、用工超市、中介超市“五个超市”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20多家,温德姆、希尔顿、全季、桔子等高端品牌连锁酒店纷纷入驻,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瑞幸、库迪、火宫殿等餐饮名店不断落地,增添发展活力。

旅游质效再创新高。完善“两图”“两库”“两池”(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招商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资金池和人才池)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旅游转型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2024年,接待中外游客769.72万人,同比增长9.91.0%。接待入境游客超70万人次。单日进山人数和购票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大夫第文博园成为武陵源文旅新地标。.jpg

大夫第文博园成为武陵源文旅新地标。

以旅游转型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三个聚焦”

聚焦业态丰富。研究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康养休闲产业加快推动旅游“三个转型”的意见》,大力开发“医养、疗养、休养、体养、食养”五大业态,北京同仁堂正式入驻,中湖大众医养中心成功落地,金杜黄精、协合天麻种植初见成效,中湖疗养院成功申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携程(缦心)度假农庄建成营业,全区日均康养过夜人数达4000余人。推动协合、索溪峪茶旅融合,完成熊风文化产业园项目提质,完善美术写生、雕塑艺术等研学基地建设。

聚焦特色打造。推出景区VIP高端定制服务产品,加快数字武陵源建设,完成景区全域视联网视频信息系统打造、百龙天梯配套服务设施提质改造、“夜游张家界萤光金鞭溪”等项目,开设“买湖南卖湖南”特产大卖场、“超级武陵源”文创IP店,不断延伸旅游链条、扩大旅游消费。

聚焦闲置资产盘活。坚持多措并举、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积极盘活不同类型的闲置地块、资产,闲置30年的台湾山庄成功招商,建成大夫第文博园,成为武陵源文旅新地标;闲置20年的老科协地块正在建设悦然山居生态度假酒店;闲置19年的中湖老小学地块正在建设东冠温德姆温泉花园酒店,闲置多年的人防基地即将建成希尔顿花园酒店,和一宾馆、文风地块招商取得突破,京溪宾馆正在加快提质改造,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以民生改善为目标,实现协调发展“三显成效”

城市功能健全成效明显。铺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6个,完成投资2.9亿元。完成施家乐、桂冠等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陈家岗城市更新先行先试示范点建设,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建立居民统建基金账户、居民自主整拆整建模式,撬动民间资本1.5亿元,实现片区违建清零、自建房整治安全到位、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和居民产业向好发展的多赢局面。

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铺排乡村产业发展项目14个,完成投资2.6亿元。认真实施“八个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张家界白羽乌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全区白羽乌鸡养殖量达到11.3万羽,小背篓公司成功研发出罐装速食白羽乌鸡汤并上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完成“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示范及锣鼓塔、协合、中湖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民生可感可及成效明显。铺排社会民生项目21个,完成投资3.3亿元。完成魅力畔山、百溪沟(一期)排水防涝建设,完成画卷路社区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改扩建中湖水冲峪公路,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索溪河流域综合治理,S303中天公路、G241城区提质改造即将动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武陵源二中体育场建设。提质区人民医院,挂牌成为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定点指导医院。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