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锦旗。 (辽沈战役纪念馆供图)
□陈晓丹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解放军战士驻扎在一个苹果园,尽管劳累饥渴也没吃老百姓一个苹果,还帮果农打扫果园,捡拾苹果。老百姓深受感动,送给部队一面“仁义之师”的锦旗。
“苹果的故事”照见军民同心,成为一段党史佳话。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重要会议上重提此事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2022年初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也意味深长地告诫:“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小小的苹果为何能成就“仁义之师”的称号?其中深意耐人寻味。近期,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下,“苹果的故事”更为新时代党风建设提供了永不过时的生动教本。
“苹果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铁的纪律性的生动写照。无论是秋收起义部队“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工农红军“损坏东西要赔”,还是长征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党一直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淬炼革命队伍,厚植军民鱼水情。正是这些“传家宝”,让党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人民的苹果”凝聚着不变的人民情怀。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都是用铁的纪律保障人民利益不受损失,确保“人民的苹果”又香又甜。从77年前锦州的果园,到如今陕西延安南沟村果园,沉淀在红红苹果中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不变的初心。
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不能断,更不能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风更是影响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是经验,是启迪,也是警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2年多来,已经成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它不但整治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廉政风险,也警醒领导干部们,把“墙上的规定”落实到政绩观中,端正行为,务实作为。既要扎紧作风“篱笆”,对人民权益秋毫无犯,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更要努力栽种更多“人民的苹果”,用群众幸福生活的笑脸,检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政初心。将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激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强大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好作风、好政风遍地开花,就能托举起更多又香又甜的“苹果”,赢得人民的好口碑。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