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逢四议事”到“回迁选择”,长沙解锁基层治理“聚”字密码

2025-04-28 20:09:05 红网
作者:胡芳 彭佩 编辑:贺纯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彭佩 长沙报道

在人口超千万的长沙,“大城治理”如何破局?社区人杂事繁、新老居民融合难、群众诉求多元复杂,这些共性难题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

近日,长沙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党建聚力·和美星城” 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工作方案》,包括六大方面共22条具体举措。

目前,一场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效能变革正在稳步推进,星城以‘民做主、事能办、心更聚’为目标,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居民回迁,老旧小区变身全龄友好“桃花源”

下楼就能买菜、逛公园;动动手指,生活服务省心到家;老人活动不便,社区提供居家日常照料,这样的社区,怎么样?

金科园社区,是全国试点的长沙第一个“完整社区”。4月24日,记者走进金科园小区,这里绿意葱茏,环境优美、治理有序。养老院、社区食堂、社区医院、健身房、青年公寓等一应俱全,甚至有残疾人创业基地,堪称“15分钟全能生活圈”。

1.jpg

金科园小区绿意葱茏,环境优美。

“生活方便,邻里和谐,住哪里都没这儿舒服。”兜兜转转,居民龙小平又搬回社区来住了。而且,之前搬走的老同事、老同学也都陆续回来了。

金科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蒋雯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我们有近60户居民回迁。”

但几年前,这里还是央企移交的老旧社区。2019年企业社会化移交后,将退休人员移交到社区管理。蒋雯说:“当时社会化移交后,居民普遍获得感不强,觉得是被单位抛弃了。”

于是,蒋雯带着党员挨家挨户敲门,挖出7个党支部的“银发天团”,用“书记会客室”征集了200多条微心愿,从加装电梯到建托幼班,逐一兑现。

2.jpg

楼梯房加装了电梯。

“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蒋雯如释重负。她说,“虽然我们的房子老、基础设施老、老龄化人口多,但我们的老党员多, ‘五老’能人也多。”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社区邀请各支部党员全程参与,请他们当好民情收集员、工程监督员、项目验收员,让改造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变”进群众期待里。如今,小区居民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作为全龄友好的完整社区,儿童、青年、残疾人、老年人等各类群体都能在这里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蒋雯说。在金科园社区,记者也感受到了社区推动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决心。

逢四议事,保安亭变身“民主议事厅”

在湘江新区学堂坡社区,一个曾被居民用来吐槽的保安亭,如今成了“网红议事厅”。每月4日、14日、24日,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海燕会准时摆开圆桌,邀请居民讨论“十件事”——从高考护考分工到楼道垃圾清理,议题五花八门,但规则只有一条:“有事敞开说,解决靠大家”。

4.jpg

学堂坡社区的议事厅。

现在的学堂坡社区是两个社区合并而来。社区合并后,新旧居民摩擦不断,陪读家庭流动率高,治理一度陷入僵局。

余海燕索性把“吐槽亭”升级为议事平台,3年收集500多项议题,80%当场拍板解决。连搬去树木岭的胡俭香,仍坚持跨区参会:“这里不是社区管我们,是我们一起管社区。”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单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学堂坡社区强化协同共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引入11家专业组织提供法律调解、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精准服务,组建25支志愿队伍全天候响应需求,“580”志愿者专线成为居民应急首选。

与此同时,社区不断凝聚社会力量,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联动高校将教育资源转化为“爱语得乐”夏冬令营、朗读者等民生项目,岳麓山雷达部队、市四医院定期提供无偿维修义诊,形成校地共治生态圈。

社区多次获评长沙市平安社区,连续六年蝉联区级“三零社区”印证治理实效,绘就“老社区 新幸福”的共生图景。

和美星城,千万人口城市推动“聚”变反应

自2021年起,长沙市委启动“党建聚合力”工程,全力打造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基层治理基础日益扎实。今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议强调提升党建引领效能后,长沙迅速响应,出台《“党建聚力·和美星城”提质行动方案》,聚焦治理痛点推出六大举措。

《提质行动》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实施“星城共同体”行动,推动党建引领区域联合共治;实施“星城连心网”行动,推动党建引领网格综合共治;实施“星城好邻里”行动,推动党建引领小区协商共治;实施“星城同逐梦”行动,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城共治;实施“星城守护者”行动,推动城市安全运行和谐共治;实施“星城源动力”行动,推动保障到位实现有效共治。

从“逢四议事”的圆桌,到回迁居民的微笑,长沙用党建证明:治理的核心不是“管”,而是“聚”,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当居民从“被服务者”变成“共建者”,千万人口的大城也能找到“小而美”的解法。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