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新作《寓言之岁》长沙首发 在时代寓言中镌刻下个体印记

2025-05-16 10:37:18 红网
作者:蔡娟 任晔 刘建勇 编辑:杨雁霞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记者 蔡娟 任晔 潇湘晨报记者 刘建勇)以文字为刃,在时代石墙上刻下一道划痕。5月15日晚,一场夏夜过后,《寓言之岁》新书发布会在长沙圭塘河畔乐之书店如期举行。

作家龚曙光携这部被誉为“隐寓之书”的散文集,与陈彦、李修文、聂雄前、谭桂林等四位文坛“掌灯人”展开了一场关于“时代寓言中的生命刻痕”的深度对话。活动以文学之名,叩问个体与时代的共生关系,为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带来了一场关于文学、时代与生命的思想交锋。

个体笔触对抗宏大叙事:一场“寓言式”的文学突围

《寓言之岁》是龚曙光卸下出版家、企业家等社会身份后的散文回归之作。他曾断言:“散文家永远只有一个视角——我与时代”。在这部新书中,龚曙光摒弃上帝视角,以“我”的私人记忆为切口,将凤凰古城的如烟往事、城头山遗址的斜阳、为一只猫而佛俗两界徘徊的吴娭毑、桃花源痴迷造梦的老汤等凡人故事,凝练成寓言棱镜下的时代光斑。正如作者所言:“若历史是堵石墙,我便是那个在墙上抓出指痕的少年。”这种“霸蛮”的书写姿态,既是对个体生命韧性的礼赞,亦是对传统文学精神的坚守。

发布会上,龚曙光坦言自己的职业生涯“很丰富,很混杂,甚至很混乱”,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多,选择回到文学,回到写作,“应该是一种命定”。

“我经历了这么多的行业,有过这么多的身份,它们能给我留下什么?”他曾这么问过自己,而当他定下这场新书发布会与嘉宾对谈主题为“时代寓言中的生命刻痕”后,更是反复地问自己:“我的生命和我这一代人的生命有多少关系?我的生命和这近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有什么关系?我的生命和我的家人、我的同事以及那些不相干的人有什么关系?”

龚曙光坦言,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把它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很少人去认真思考百年变局与我们的生命有没有关系、与我们的命运有没有关系,“其实我的这本书应该更多是想回答这个问题”。

思想交锋:记录与遗忘、破碎与永恒的辩证之辩

这场首发式不仅是新书的亮相,更是一场关于“记录与遗忘”“破碎与永恒”的思想交锋。对谈环节,四位嘉宾围绕“时代寓言中的生命刻痕”畅所欲言。

1.jpg

《寓言之岁》新书发布会嘉宾对谈现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曾以《主角》《装台》等厚重作品,追问“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安放个体的悲悯”。在对谈中,他说道,在听完龚曙光介绍完他创作的心路历程后,想到了“修辞立其诚”这五个字,“修辞你首先要有诚意”,他觉得文章第一要真诚,而在《寓言之岁》中他看到了作者的真诚。他认为,龚曙光的丰富阅历成就了其散文之大,“这本书的思维和写作面向是十分阔大的”,书中对自然和人性的诸多细碎的表达,“刚好和宏阔的宏观事件进行了一种非常美妙的对应”。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在他的代表作《山河袈裟》中,用诗性语言重建当代人的精神原乡。发言中,他认为《寓言之岁》是一本“与自我、与世界周旋和解”之书,当下很多人经常容易纠缠于“此时此刻的我现在的个人处境当中”,以至于成为一团乱麻,“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像白居易、像苏东坡、像王夫之这样的人从文本、从纷繁的处境里头跳脱,承接上我们的文脉……在自己和世界的周旋和和解当中,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深圳出版集团总编辑聂雄前在发言中从改革前沿视角,剖析寓言写作与时代命题的共生关系。湖南大学博导谭桂林教授则从学术维度,引领现场读者深入“个体对抗宏大”的寓言语境,“由于我们强调个性主义,强调个性解放,散文逐渐地开始向一种咀嚼自我的小小的悲欢这个方面发展,当然散文也不是不可以咀嚼自我的小小的悲欢,但是这种题材的取舍,往往能够显示出作者格局的小和大”。谭桂林表示,他在《寓言之岁》中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大时代大精神”。

而作者龚曙光本人,这位游走于商海与文坛的跨界者,在对话中袒露创作心境、分享写作体验,“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剥离,我们身上每天被各种各样的物质,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尘埃、污垢、贪心,(它们)都试图把我们的生命包裹起来”。龚曙光觉得,这种包裹很像是鲸鱼身上一层层的藤壶,“我的写作就是在自己的皮肤上铲掉这些东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不论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中,首先应该是柔软的,只有铲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生命不管是多么微弱的个体,也可以跟世界、跟天地进行原本属于生命意义的对话”。

以文学之名:重拾文字直面时代真相的勇气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新书发布会,不仅是《寓言之》这部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更是一次对时代与个人思索的深刻探讨。龚曙光及四位文坛嘉宾,引领着读者深入思考“记录与遗忘”“破碎与永恒”的辩证关系,也通过对谈逐一揭开了这本“寓言之书”中的种种隐喻、暗示、悲欢与思考。

2.jpg

《寓言之岁》首发亮相。

以这部作品为标志,龚曙光也完成了创作生涯中的又一段里程。他坦言,他对文学的偏好只有两个,“第一个是隐痛,第二个是隐忧。我认为的隐痛,就是灵魂中该结痂、该愈合而没有结痂、没有愈合的那种感受;隐忧是生命中可能会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可能到来而没有到来的改变和痛苦。隐痛和隐忧是我这本书的主题。”他的这两个偏好,不仅是他对自己创作历程的生动写照,更是一种鼓舞——所谓时代真相,正藏匿于千万个勇于“抓挠石墙”的凡人之中。

正如发布会尾声时热闹的签售合影——读者们手持新书等待的不仅是作者签名,更是一种对“留下指痕”的共鸣。龚曙光以这部作品完成了一次文学跋涉,也向每个奋力生活的个体发出邀约:以文字为刃,在时代石墙上刻下独属于你的那道划痕。

来源:红网

编辑:杨雁霞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