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系列行动在湖南大学启动。来自省内外160余所高校近1.5万名青年学子穿梭于14个市州的城市展台之间,与企业HR面对面交流,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136人。
两天后,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工作专题会议上,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出席并做出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吸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就业创业。这一举动,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高校毕业生不仅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更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5月12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工作。
从“智汇潇湘”到“才聚湖南”,从“真金白银”到“真心实意”,湖南正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人才困局,为青年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生态圈。
湖南为啥“求贤若渴”?
众所周知,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湖南看得透、抓得准。
高校毕业生作为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人才资源,就像一颗颗“金种子”,能在创新发展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在如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人才在哪里,城市的未来就在哪里;谁手握高素质人才,谁就占据了优势。
湖南的发展关键在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湖南正加速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亟需大量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毕业生群体恰恰具备知识储备新、创新思维活、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例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技术攻关,离不开高校培养的智能制造人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更与中南大学、湖南铁道职院等高校的“产学研”联动密不可分。
5月10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系列行动·“湘才留湘”专场招聘活动在湖南大学举行。
从现实情况来看,2025年,湖南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52万人,如何将“人口流量”转化为“发展能量”,是湖南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沈晓明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精准施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这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湖南在人才争夺战中突围的关键——通过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比较优势,吸引青年人才“用脚投票”,为湖南注入“青春动能”。
试想一下,当无数年轻的智慧在湖南汇聚,这里必将成为创新发展的热土,迸发出无限可能。
湖南的“人才引力场”优势
近年来,湖南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和优化环境,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从提供创业扶持、住房补贴到优化公共服务,湖南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来湘留湘的人才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雄厚的产业基础。湖南构建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三大领域领跑全国,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万亿级产业、10大优势产业集群,搭建起广阔的发展舞台。长沙,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正朝着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大步迈进;株洲,“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在这里,毕业生们无需远走他乡,就能参与世界级项目,实现职业理想。
倾力的政策支持。湖南深谙“筑巢引凤”之道,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出的政策“大礼包”,直击青年人才关心的痛点。从全面推进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支持计划到实施重大项目岗位信息归集发布机制;从“技能照亮前程·匠心筑梦潇湘”职业培训计划到“才展三湘”专项行动;从政策性岗位“压舱石”计划,到民营企业就业激励政策……湖南正以“全链条思维”重塑人才服务,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长沙地铁2、4号线溁湾镇站
优秀的生态环境。湖南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吸引青年的“强磁场”。“让大学生背起双肩包就能来湘创业”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推出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超5亿元创投基金,打造全省创业孵化载体“一张网”,还是打击就业乱象、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这些举措让青年人才在这里创业有底气、就业有尊严、生活有品质,进而实现“孔雀东南飞”转向“湘江春潮涌”的目标。
尽管优势明显,但湖南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在岗位供给上,优质岗位数量和多样性有待增加;新兴产业岗位宣传不足,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在就业创业服务方面,政策落实细节有待完善,部分大学生对政策申请流程不熟悉,就业指导不够精准。在吸引省外毕业生上,湖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需进一步提升。
湖南如何打出“留才组合拳”?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湖南迅速行动,一系列务实举措已经在路上,诚意满满地向高校毕业生们发出“邀请函”。
深挖岗位,精准推送。充分用人主体、市州和省直部门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挖掘优质岗位,政府部门梳理整合,形成全面的岗位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岗位。就像“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行动,汇聚大量优质岗位,未来还将持续扩大规模、提升质量,让毕业生们有更多优质选择。
实习护航,无缝衔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部署要求,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鼓励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实习机会,加强实习管理与指导,建立反馈机制优化项目。同时,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实习即工作,毕业即上岗,实现无缝衔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智慧服务,精准匹配。线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搭建智能就业平台,线下举办招聘会、交流会,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匹配供需。此外,可以继续开展“逐梦三湘 就创未来”之“就创先锋进校园”等活动,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让毕业生获取实用知识和经验。
优化政策,暖心保障。针对现存问题,深化调查研究,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在落户、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方面完善政策,加大人才公寓建设,简化创业贷款流程。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毕业生清楚知晓并享受政策福利,降低就业创业成本与风险。
宣传造势,扩大影响。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校园宣传等多渠道,全方位展示湖南的产业优势、政策利好和城市魅力,让更多毕业生了解湖南、爱上湖南,主动来湘开启职业新篇章。
从“湘才留湘”招聘会的火热场景到“人才新政36条”的务实条款,再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从“种子”到“森林”的全周期呵护,湖南正以“青春视角”重构人才战略。这里既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产业雄心,也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情守护。当高校毕业生与湖南的“双向奔赴”成为常态,这座中部大省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