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减肥” 虫口夺粮 ——益阳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2025-05-15 09:35:41 湖南日报
作者:雷鸿涛 郭朵朵 钟祖彪 编辑:苏好
字号:

眼下正值南方早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益阳,165万亩早稻嫩绿秧苗在洞庭湖畔舒展新姿。为守稳“米袋子”,夏粮田间管理有哪些新花样?5月14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看变化。

缺啥补啥来施肥

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千亩水稻种植基地,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曾唐箭正和同事一起巡田。这片农田的主人“90后”新农人刘晓宇,此刻却在千里之外的江苏。

刘晓宇告诉记者:“自从使用‘精准施肥’技术,种地省心了。”“精准施肥”技术,由中联智慧农业研发,今年首次在湖南开展商业化推广应用。

曾唐箭介绍,他们根据水稻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变量施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减肥增效”目的。

他打开了手机“联农宝”App,里面有地块、长势、肥力分布、施肥处方、作业地图等信息。

“我们在每个地块取样,测出样品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14个营养指标,得到地块的肥力分布图。”曾唐箭说,这就等于给土壤出了一份“体检报告”。

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求,依托“肥力-用肥”关系模型,App自动对每个地块出具“施肥处方”。

植保无人机根据处方自动开展精准变量基肥及蘖肥的施用作业,自动实现田间“平方米级”的精准施肥。

“每亩地能节约25元用肥成本。”刘晓宇说。今年,刘晓宇已有4000多亩地使用“精准施肥”技术。

治虫用药各不同

5月,早稻生长全面进入病虫害防控关键期。在沅江市共华镇和裕村水稻种植基地,沅江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与农户蹲守田埂,拨开稻叶仔细查看虫情。

农业部门在该村设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田间监测点”,用科技手段开展病虫监测预警。

“今年,农田二化螟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刘景波说,他们构建“市、镇、村”三级虫情监测网络,时常给早稻做“体检”。

在和裕村,收到病虫预警数据,沅江市万家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按方抓药”,植保无人机迅速出动,对公司承包的统防统治稻田精准喷施雾化药剂。

该公司负责人黄安辉,从和裕村一处试验田爬上来跟记者聊了起来。

“不同人得了高血压,服用的药品不一样。针对不同田块里的二化螟,我们所用的药剂和用量也不相同。”黄安辉说,他在试验田里干的活,就是验证什么药剂、多大用量对本地的二化螟防治最有效。

虫口夺粮,资阳区农业部门有自己的“打法”。该区通过“灯诱监测+田间普查”精准预报虫情,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性诱剂等绿色技术,确保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截至目前,益阳市县两级组织8支农技服务队,共派出技术指导106人次下沉一线,提供技术服务。益阳市早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87%,农药使用强度连续5年下降。

育秧大棚“连轴转”

今年,益阳市建成集中育秧设施235个,面积94.42万平方米。早稻全面完成移栽后,这些育秧大棚怎么度过“空窗期”?

记者在资阳区迎风桥镇牛角仑村育秧大棚看到,大棚内辣椒树长势良好。湖南沃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主管徐智勇正在采摘辣椒,这批辣椒经过冷库作业后,当晚发往长沙一家大型商超。

徐智勇说,牛角仑村的50亩育秧大棚,秒变“辣椒基地”,现在每天可采摘1500公斤辣椒。

该公司在资阳区长春镇的育秧大棚内种植了黄瓜、土豆等农作物。下半年,还可以育广心菜、白菜等冬季蔬菜。资阳区试点“育秧+种植”机制,单棚利用率提高40%。

大通湖区河坝镇现有连栋育秧大棚17座,共计68000平方米。以往3至4月早稻育秧结束后,大部分育秧大棚处于闲置状态。今年,育秧大棚在早稻移栽后全部种上黄豆。8月黄豆收割后,将种一季蔬菜,做到一年全时段充分利用“连轴转”。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