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这个地铁站会唱歌。”
最近,长沙地铁5号线雨花区政府站焕然一新,更能听一首歌悄然响起。它不是广播通知,而是一首为雨花量身定制的歌——《春雨飞花》。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日新月异、奇迹像春雨飞花,田园里的都市,敞门笑迎天下,梦想已乘高铁抵达……”在地铁空间里,圭塘河的蝶变、古巷新芽的生机、青春耕耘的力量……无不展示着雨花极富历史底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争先的城市形象。
长沙地铁5号线“飞梦雨花”主题站正式亮相。
这是政务宣传空间的一次大胆突破:用一首“动听的歌”,打开乘客与城市的共情通道。原本只是通勤场所的地铁站,正在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流动剧场”。
幸福的旋律,从地铁站唱响
近日,雨花区政府联合天闻地铁传媒打造的“飞梦雨花”主题站正式亮相。主题站厅以“开放雨花 梦想直达”为主题,将视觉美学、数字科技与城市精神巧妙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区域形象宣传走入通勤日常。
雨花区让区域形象宣传走入通勤日常。
作为长沙经济密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城区,雨花不仅是发展热土,更是幸福生活的真实场景。主题站的出现,是一次政务表达向民心靠近的主动“下沉”,也是文明实践走向市民心中的一次生动尝试。
四张名片,是文化表达,更是产业缩影
整个站厅的设计灵感来自雨花区徽中“飞驰的高铁”和“三条产业曲线”。它不只是视觉美化,更是一次城市价值的图像表达。
工业名片,蓝色主调,代表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业的“硬核”自信;生态名片,青色基底,象征圭塘河治理和绿色发展带来的内外转变;商贸名片,橙色跃动,映照高桥市场、红星商圈流动的烟火生机;人文名片,粉色浸润,承载书香校园、文明家庭和好人故事的精神温度。
主题站厅展示了四张雨花名片。
这些“名片”不仅在视觉上展现雨花特色,更将一个区的产业、生态与人文精神浓缩成可感知、可传播的公共记忆。
一条河的故事,一座雨花的文明长廊
如果说这首歌为城市写下旋律,那么“圭塘河文明长廊”就是它的歌词。
好人长廊。
这条长廊围绕“雨花有条圭塘河”展开,从“好人多”到“好浪漫、好幸福、好读书”,浓缩雨花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精神画像。长廊上方挂满诗意装置,“藏头诗”“藏尾诗”与城市地名巧妙呼应,像是一首藏在站厅里的城市组诗。
与榜样同行,漫游雨花文旅地标
从站厅步入地铁候车区,轨行区的一排连封灯箱以“长沙好人带你游雨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20位从雨花走出的“中国好人”“湖南好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等榜样人物。他们不仅是文明的象征,更化身城市导览者,带领市民漫游石燕湖的山水画卷、圭塘河的生态绿廊、湖南省植物园的四季花海、悠游小镇的市井烟火。
在这里,乘客可以读到“好人们”的感人故事,感受绿道建设与商贸繁荣的活力变迁,还能听见孩子的朗读声和阅读声。城市文明、文旅特色在此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场景,一场候车时光的“精神漫游”悄然完成。
文化+科技的融合,这个地铁站里有了温度
如果说圭塘河是文化的注脚,那么“AI雨花海报墙”和“幸福之树打卡柱”则是科技+雨花的生动体现。
《春雨飞花》里唱到:“那山那水,凝结诗与远方,你我自成风景,何必跃马天涯。”在雨花,每位市民都有着自成风景的幸福密码。站厅内,6块LCD屏以AI技术巧妙勾勒出各行各业奋斗的雨花人,他们不仅是城市风貌的缩影,更串联起雨花的宜居、宜学、宜业、宜购、宜游。同时,乘客扫码LCD互动屏,即可参与“晒晒在雨花的幸福时刻”照片征集活动,实时展现专属影像,让平凡瞬间跃动为城市幸福图景的一帧。这不是“自拍的炫耀”,而是“身份的参与”——每一位市民,都是这座城市幸福图景的缔造者与见证者。
“雨花幸福之树”。
站厅内的“雨花幸福之树”,以地名为“树干”,四张文化名片为“树冠”,恰如《春雨飞花》所唱:“那街那巷,古树又发新芽”——它不仅是城市生长的年轮印记,更承载着“心安即是故乡,到来就像回家”的温暖寓意。雨花居民在宜业、宜游、宜购、宜学的多元场景中扎根共生,市民驻足于此定格幸福瞬间时,指尖轻触的每一帧影像,都成为浇灌这棵树的养分,让“共同书写”的城市故事在年轮中悄然蔓延。
地铁织梦,雨花绽放共情新场景
“飞梦雨花”主题站,既是一场普通地铁站的视觉更新,也是一种区域公共文化表达的新探索。
它让雨花的品牌形象从“单向展示”迈向“双向互动”,从“告知内容”变为“共情体验”;它用科技与美学让群众成为文明传播的主动参与者。
未来,雨花区将以“飞梦雨花”主题站为起点,联合天闻地铁传媒,整合区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消费资源,在更多地铁站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主题场景与互动活动,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展现区域魅力的新载体,进一步激发区域内消费活力与经济动能,推动幸福雨花从“可看见”走向“可体验”,从“一个站”走向“一个片区”。
——飞梦雨花,从地铁开始,从你我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