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球贸易正经历复杂调整,但整体呈现韧性复苏、结构优化、区域合作深化三大趋势。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正以多元姿态闪耀国际市场。5月20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我为外贸赶订单——从湖南发往世界》系列报道。深入企业一线,用笔触记录流水线上的忙碌身影,用镜头定格赶单路上的奋进脚步,通过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奋斗故事,解码湖南外贸逆势上扬的韧性密码。
今年5月份,农友集团12个柜的旋耕机正发往东南亚市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响炮 摄影 方祥文 娄底报道
在湖南维燕机械的生产厂区,一批批铡草机正被有序地装载上车,它们即将踏上奔赴印度的征程;双峰湘东机械的发货区同样忙碌,玉米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等产品整装待发,目的地是遥远的南美大陆。
与此同时,农友集团的停放场内,20个集装箱的旋耕机、17个集装箱的收割机以及19个集装箱的插秧机排列整齐,将分批次陆续启程,朝着东南亚的方向进发……这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发运场景,恰是双峰农机出海势头强劲、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双峰县农机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双峰县6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56.7亿元,同比增长20.29% ,自营出口2.7亿元,同比增长65.2%。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5年,双峰县农机产业出口增长态势延续,1-4月,农机企业自营出口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30%。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双峰农机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多维度的持续发力,推动着双峰农机产业在全球市场加速“开疆拓土”。
农友集团产品展厅。
湖南维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参加2024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肯尼亚巡展。
丘陵上的精准突围
当前外贸领域存在挑战,然而丝毫不影响双峰农机生产厂房里的热火朝天景象:机械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组装着各式各样的小农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即将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中亚、南美、非洲等地区农业生产的“大明星”。
“我们的小农机,讲究的就是实用、实惠!”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外贸部经理凌智园说起自家的小型收割机,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别看它个头小,干起活来可不含糊。特别适合丘陵山区那些大农机进不去的地方。而且,我们的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双峰农机主打一个物美价廉。”
双峰县,依托娄底市坚实的钢铁产业基础,巧妙地将“钢”的优势转化为农机制造的竞争力。不同于大型农机在平原地区的“一统天下”,双峰小农机瞄准了丘陵山区这一细分市场,以差异化战略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据统计,双峰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零部件配套企业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一线产业工人1.6万余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销售人员达8000人,售后服务团队23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
他们深知,在农机市场这片红海中,唯有精准定位、错位竞争,方能脱颖而出。于是,从旋耕机到收割机,从烘干机到粉碎机,双峰农机以其小巧灵活、操作简便、价格亲民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农民需要什么,就研发生产什么;农业生产面临什么难题,产品就着力解决什么难题。”双峰县湘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负责人朱落全介绍,针对一些电网覆盖不全的山区,公司还推出了配备汽油机、柴油机的小型农机,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理念,让双峰农机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双峰小农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对小农机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双峰农机企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中国制造的优质小农机送到了世界各地的田间地头。
工作人员正在对改造后的农友集团智能制造车间进行调试。
好技术“耕”出好市场
走进农友集团的智能化机加工车间,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智能激光切割机精准无误,机器人焊接手臂灵活自如,3D视觉检测系统一丝不苟……这里的每一项技术革新,都在为双峰小农机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农友,每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5%!”农友集团研发负责人李铁辉语气坚定地介绍,“比如我们的乘坐式履带旋耕机,采用的是橡胶履带,摩擦系数相对较小,行驶和转弯时不仅操作相对更加平稳,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地面。”
在农友集团的产品展示厅里,一台台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小农机整齐排列。其中,一款名为“北斗导航旋耕机”的产品尤为引人注目。这款旋耕机不仅具备传统旋耕机的所有功能,还融入了北斗导航技术,实现了精准耕作和智能管理。用户只需在手机APP上设定好耕作区域和路径,旋耕机便能自动完成耕作任务,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精准度。
“这款旋耕机是我们与湖南大学合作研发的成果。”李铁辉介绍说,“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315项专利技术,每年申请发明专利在30项以上。”
2023年起,农友集团计划投资1.28亿元进行数智化设备改造升级。“仅这个改造的加工车间,就投入6000多万元,目前已在调试阶段,即将投入运行。”企业负责人刘若桥说,全自动智能设备将替换人工分拣、人工上下料、人工转运等原有工序,应用智能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3D视觉检测等技术,预计产能将提高3倍左右。
除了农友集团外,双峰县的其他农机企业也在技术升级方面下足了功夫。劲松机械、诚恩机械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双峰小农机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据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主任刘亚曲介绍,瞄准“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双峰县大力推进实体企业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县有30家农机企业计划投入5.5亿元对1700台(套)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双峰县湘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将准备运往印度的铡草机部件进行装箱。
2023年,农友集团参加马来西亚国际农业展。
“铁军”破浪三万里
目前,双峰制造的碾米机、粉碎机、玉米脱粒机、粮食烘干机的市场销售额位居全国前列,相关主导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产品远销泰国、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内外专业销售网点1万多个,开通网上销售平台10多个,农机销售电商超过160家。
探寻双峰农机产业的发展密码,不难发现,成功的秘诀在于农机生产厂商瞄准了农民的需求、市场的痛点,政府及时引导、出台配套相关政策,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无缝跟进、专业对接。
“政府给力,企业才有底气!”谈及双峰小农机能够顺利出海的原因,湖南维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维燕感慨万千,从政策扶持到资金补贴,从参展机会到市场拓展,政府总是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特别是参加国外重点目录展会,政府还会给我们70%的补贴,大大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为了支持农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双峰县不仅设立了农机产业发展基金,对出口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和补贴;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搭建展示平台;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引导企业布局海外仓、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这一系列举措,为双峰农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税务部门也是全力支持农机企业的发展。”双峰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为农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出口企业还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这些政策红利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
除了政府的支持外,双峰县的农机行业协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市场信息和经验;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双峰农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维燕、湘东、农友均计划在今年内将外贸销售额再翻一番,说明放眼全球,农机这个行业增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双峰县农机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振波对双峰“小农机”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让双峰小农机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双峰县的农机生产厂房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制着订单产品。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农机,即将在异国他乡大显身手,为全球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