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沙市残联与红网长沙站联合推出《梦想的翅膀》专题,见证长沙残疾人群体以坚韧为楫、以梦想为帆,在创新创业的潮头、在文化艺术的殿堂、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中,用不屈灵魂书写“我能、我行、我可以”的时代答卷。
作为长沙怀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帮助更多残疾人打开了新的人生窗口。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通讯员 刘军 长沙报道
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的一间老屋里,一个瘦小的男孩日复一日地趴在窗边的旧书桌前。39岁的朱德俊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些午后,“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加上身体不便,大部分的时间我只能坐在窗户下写作业,看着邻居家的小朋友们嬉笑打闹。”这个因肢体二级残疾而行动不便的男孩,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去更好的地方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渴望走出农村的男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帮助3700多名残疾人打开了新的人生窗口。作为长沙怀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菲驰智造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俊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一个个商业版图,而这背后,是更多残疾人命运的改变。
从“窗边少年”到“破壁先锋”:一个残疾创业者的蜕变之路
2013年的春天,28岁的朱德俊带着满满的行囊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回到长沙。这次回归,他深切感受到了家乡创业环境的温暖变化。长沙市、县残联了解到他的创业意向后,主动提供了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支持,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这种良好的创业氛围,更加坚定了他扎根长沙发展的决心。此前五年在外地,他经营过网吧和饭店,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锤炼出了敏锐的商业嗅觉。然而,内心深处,他始终记得“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在外地遇到过不少的就业歧视和挫折”,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残疾人就业的艰难。
回到长沙后,朱德俊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投身“互联网+残疾人职业教育”行业。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彼时,长沙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这为他的创业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他清楚地看到,互联网行业具有门槛相对较低、工作形式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残疾人就业。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同样适用于残疾人就业这一社会课题。
创业初期,朱德俊面临着重重困难。最初的教学场地只有八套旧电脑,学员寥寥无几。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从最基础的电商运营、新媒体编辑等课程开始,一点点打磨教学内容。他独创的“三轮教学法”——看老师操作一遍,自己练习三遍,再教会其他人一遍,让很多零基础的残疾学员很快掌握了实用技能。
十年耕耘,终见硕果。如今,朱德俊培训、帮扶过的残疾人学员已超过3700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甚至自主创业。聋哑女孩小娟通过学习电商运营,如今已成为一家服装品牌的线上运营主管;因车祸致残的前建筑工人老李,通过学习新媒体技能,成功转型为一名短视频编导。这些成功的案例,正是朱德俊创业价值的最好证明。
“互联网+助残”的创新实践:温情科技赋能实体经济
走进朱德俊的“菲驰智造”门窗展厅,科技感扑面而来。AR试装系统让客户只需用手机扫描户型图,就能实时预览不同款式门窗的安装效果。这项由残疾人员工主导开发的技术,已成为公司的一大卖点。“别人看到的是障碍,我看到的是特长。”朱德俊常说。
近年来,朱德俊将业务重点聚焦在家装建材领域,这一选择体现了他独到的商业眼光。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行业正在调整期,与之相关的家装行业前景不明。但朱德俊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其中的机遇:“从全国省会城市房价对比来看,长沙一直是洼地,房价一直比较友好;第二,长沙这些年一直是净流入人口的城市,而且大部分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大量真实的购房需求没有被完全释放,潜力很大;第三,长沙还有很多新房没有交付,也还有很多存量旧房要翻新。”
近年来,朱德俊将业务重点聚焦在家装建材领域。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长沙的家装领域,很大一部分是游击队的天下”。作为设计专业出身,且拥有装修领域人脉与资源的他,认为这正是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降维打击”的绝佳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长沙市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了他很大帮助,特别是针对残疾人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让他的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朱德俊的团队创新推出了“温情算法”服务模式。与传统家装公司拼命推销高价产品不同,他的客服会主动建议客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案,甚至在直播中直言“今年钱难赚,建议选基础款”。这种反行业常规的做法,反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数据显示,老客户转介绍率高达47%,某电动晾衣架品牌合作后复购率翻了一番。
这种“温情算法”不仅体现在客户服务上,也贯穿于公司内部管理。朱德俊的公司里,脑瘫员工用特制支架操作手机完成短视频剪辑,听力障碍者凭借敏锐的视觉专注电商详情页设计。在这里,残疾不是缺陷,而是独特的“技能包”。
展望未来:构建可持续的包容性商业新模式
夜幕降临,位于长沙县的办公楼里,朱德俊的团队仍在热烈讨论。他们正在调研两个新项目:农产品溯源系统和女性生活服务平台。“三农领域关乎民生根本,女性消费升级代表未来趋势,这些都是值得深耕的方向。”朱德俊这样解释自己的商业布局。
尽管商业版图在不断扩大,但朱德俊始终没有忘记创业的初心。(右一为朱德俊)
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将拓展三到四个行业,把在家装领域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复制。“我觉得民以食为天,解决三农领域的问题,既是民生又是经济,既是短期需要又是长远发展。而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会让女性群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同步升级,由此带来的是购买力的提升,商业价值无限。”
尽管商业版图在不断扩大,但朱德俊始终没有忘记创业的初心。他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他的电脑里,存着一份特殊的“人才地图”,详细记录着每位残疾人员工的技能特长和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是一扇待打开的窗,我的使命就是帮他们找到合适的支点。”
如今,朱德俊创立的企业团队规模近60人,其中残疾人员工占比超过40%。“长沙这片创业热土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朱德俊感慨地说,“特别是市县残联的持续关心和支持,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发展事业。”但这些数字对他来说,远不如看到员工们自信的笑容来得重要。他说:“经济层面的回报只是我在创业路上,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有帮助的服务之后,这个社会迟早会给我的一个小小奖励。”
从窗边少年到企业掌舵人,朱德俊用十年时间证明了:残疾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独特的视角。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他正带领更多同行者,用科技的力量打破障碍,用商业的温度照亮梦想。正如他常说的:“我们修的不是代码,是通往世界的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