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丨三组数据看湖南“十四五”发展质量和后劲

2025-10-17 10:33:20 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罗倩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到2025年10月15日,“十四五”只剩下77天。

就在这一天,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看“十四五”的成绩,一般是先看总量。重点是两个数字。

第一是“5万亿元”。2023年湖南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5.32万亿元,预计今年增长5.5%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过1.2万亿元。

图片

▲湖南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都呈明显上升趋势。(邹麟/摄)

第二是“1万美元”。2021年湖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4年为1.14万美元,按人民币计价五年增幅预计超过30%,站稳了中等偏上收入水平。

除了总量,“十四五”期间湖南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可圈可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组数据里。

【1000亿和1万亿:研发投入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十四五”期间,湖南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这两项数据,体现了湖南经济发展中创新驱动的分量日益加重。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经济体创新活力的关键指标。研发投入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能够突破边际报酬递减的束缚,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湖南的1000亿企业研发投入背后,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增长1倍多,达到了1.75万家,形成了创新型企业集群;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了5倍,创新综合实力由全国第12跃升至第9。

图片

▲湘江实验室。(图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能取得这份成绩,很大程度上源于五年来湖南以科技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成型,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总数、在全国占比“双提升”,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全面起势,长沙研发机构月均新增75家,是2023年之前的3倍。

“4+4科创工程”取得重大创新成果100余项,锻造出“江海号”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智能电驱动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等“大国重器”。

图片

▲2024年10月31日,“江海号”盾构机在长沙下线。(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同时,在芯片、航空、脑机接口、装备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湖南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攻克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省“文化+科技”型企业突破4000家。在长沙,6万余名青年创客汇聚马栏山,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不断涌现,2024年马栏山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2827.6亿元,文化类高新技术产业可谓百花齐放。

【7%和8%:规模增长与效益提升同频共振】

“十四五”的前四个年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7%,规模工业利润年均增长超过8%,利润比增加值增长快1.1个百分点。

利润率是衡量企业效益的核心指标。利润增长快于规模扩张,说明企业在保持一定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改善的步伐更快。

湖南规模工业的利润比增加值增长快1.1个百分点,说明增长的动力既来自规模扩张,也来自效率提升,“做大”的同时也在“做强”。

拿工业中最核心的制造业来说,湖南“5+5”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主导产业营收达1.8万亿元,“国”字号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达到5个、15个,位居全国第5、第7。

图片

▲2023年3月22日,104米陆上风机叶片在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下线。(童迪/摄)

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等一批“湘字号”大国重器下线投产,彰显湖南制造从“大”到“强”的迈进。

利润率的提升为企业再投资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有助于形成“利润增长-研发投入-技术升级-利润再增长”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微观基础。

【两个10万亿: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力】

预计湖南“十四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0万亿元。

投资与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二者的协调关系是判断经济发展健康度的重要依据。湖南在保持必要投资规模的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显示出内需结构的持续优化。

其中,湖南超10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达64.4%,位居全国前列。

一般来说,民间投资具有更高的市场敏感度和配置效率,是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晴雨表”。超六成的比例,说明湖南经营主体活力充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图片

▲长沙滨江湖南金融中心。(图源:央视网)

下面来说说消费。

“十四五”期间,湖南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6%以上。口袋有钱才能消费,对应的数据是,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也保持在6%以上。全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湖南各地都在大力拓展新型消费。

比如,旅发大会“兴业兴城”成效持续显现,5个办会城市客流量位居全省前列。

比如,株洲“厂BA”、常德河街、《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入选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

还比如湘超,据不完全统计,仅前4轮比赛就带动全省消费超48亿元,预计后续文体旅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将继续带动消费提升新能级。

图片

▲10月12日晚,湘超联赛株洲赛区在市体育中心揭幕。

三组关键数据,勾勒出湖南“十四五”的发展轨迹:千亿研发投入带动万亿产业升级,创新引擎动能澎湃;利润增速跑赢规模增速,发展“含金量”显著提升;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强劲。

创新引领发展高度,效益夯实发展根基,动力优化发展格局。这三重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了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面向“十五五”,一个更具创新活力、发展质量和内生动力的湖南,正蓄势待发。

文末gif.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