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村综合书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实习生 王谈 湘潭报道
清晨的阳光洒进湘潭市雨湖区红星村村部的综合书屋,书架前已有村民在静静翻阅。书屋里,各类图书整齐排列,涵盖政经、科技、农业、少儿等八大类别,这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知识超市”。而在黄君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内,红色书屋静谧庄重,几位老人正一边品读历史,一边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如今,红星村逐步构建起“两大核心、三小微点”的书屋体系。除了两处固定书屋,三处流动书点如灵动的文化触角,深入村组角落——小卖部旁、村民家中,书籍随手可及。移动书柜建立起“还旧借新”的循环机制,村民不仅自主借阅,还主动捐出闲置书籍,让阅读如串门般自然亲切。
孩子们参加读书活动。
“以前书屋开门靠运气,现在天天有人管,书有人整理,还经常问我们想看啥书。”带着孩子来借阅绘本的村民郭甜感慨。这背后,是“专职管理+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扎实运行。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统筹编码、整理上架,16名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排班值守,实现“免费开放,周末不休”的承诺。
寒暑假的书屋尤为热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10天系列主题活动,成为村里孩子们最期待的“文化节日”。阅读分享、创意写作、科学小实验……每天不重样的安排,让欢声笑语充盈着书香空间。
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不仅是在管理书籍,更是在经营一种氛围,一种习惯。”图书管理员郭红菱说。从2019年的蓝图到如今的满村书香,红星村用一套可持续的模式证明:当书籍流动起来,当志愿者走进来,文化自信便在基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凝聚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