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就《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十五五”末,全面建成以省融资担保集团为龙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构建结构合理、竞争有序、运行稳健的融资担保体系,实现全省融资担保行业服务能力提升、配套政策健全、发展环境优化、银担合作深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推动科技担保业务提质增量
《征求意见稿》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精心谱写融资担保“五篇大文章”、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持续优化融资担保发展环境、持续提升行业监管质效。
“五篇大文章”成为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这也契合了湖南省金融政策的整体方向。今年8月,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时,就已强调要坚持服务实体、守正创新、金融为民、系统观念,扎实有序做好湖南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确保到2027年全省金融总量有增长、信贷结构有优化、融资成本有降低、金融产品有特色、融资效率有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推动科技担保业务提质增量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增强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符合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业务,代偿率在5%(含)以内,省财政按照15%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担;对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0.5%的常规业务,省财政给予1.5%的担保费补贴;单户在保余额上限提高至3000万元。鼓励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风补模式中引入融资担保。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担投联动”,为企业发行科创债券提供增信支持。
《征求意见稿》还在优化普惠重点群体担保服务方面和创新养老担保领域产品服务方面,提出融资担保机构要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优化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增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创新符合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特点的担保产品。
优化风险补偿机制
《征求意见稿》对资本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进行了细化完善。
《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对融资担保责任余额放大倍数达到6倍以上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分类监管评级结果为“A”级的融资担保机构,出资人应启动增资程序。
在风险补偿方面,对省再担保公司开展的国担基金备案业务,或者因国担基金政策调整或授信额度不足导致不能备案的业务,代偿率在5%以内部分,由省级及以上财政等部门、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市县财政分别按照40%、30%、20%、10%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担,其中省级及以上财政等部门承担的40%部分,除省再担保公司承担10%及争取国家融担基金分险外,其余部分由省财政予以保障。省财政对省再担保公司实际代偿资金的50%予以补偿。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风险代偿补偿专项资金提取制度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与分险责任挂钩的代偿补偿机制,落实10%风险风担。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征求意见稿》强化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授权,履行好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完善细化绩效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政策性业务考核突出支小支农支新业务规模、户数及其占比、增量、放大倍数、担保费率等指标,降低或取消利润考核指标;市场化业务重点考量业务规模与增长、收益质量、风险控制等指标。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企业负责人履职尽责、员工薪酬水平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的监测,强化风险分析预警,全面掌握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状况,及时对重点风险线索和重大风险隐患开展专项检查。持续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三级资产比例、拨备覆盖率等重点指标的监测力度,对无序扩张、超范围经营、抽逃挪用注册资本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要“长牙带刺”,依法依规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