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扫码入企”制度见成效,检查总频次减少40%以上
一码管住任性检查
长沙康乐包装有限公司大门口,长沙县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员张坤亮出“扫码入企”二维码,公司安全部部长陈建手机扫描后,执法员的身份信息、检查事项随即显示。验证无误后,执法人员入企检查。
这一场景近日出现在长沙县安沙工业小区。自今年2月湖南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行“扫码入企”等制度以来,类似画面已在全省各地涉企行政检查中常态化出现。记者从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获悉,今年以来涉企行政检查总频次减少40%以上。
制度破冰:
从“九龙治水”到“一码统管”
“以前迎检是个头疼事,省里、市里、县里、镇里,消防、市场监管、税务等,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检查都有。还会出现一个部门一个要求,一个灭火器这次检查符合规范,下次检查又不合规了。”陈建坦言,“今年大不一样,检查次数少了,来了之后都会亮码,过程也很规范。”
“按照规定,必须亮码,否则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执法员张坤向记者介绍,亮码不仅仅是形式,二维码在全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备案,其中必须包含具体检查事项、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检查人员身份信息等,对检查行为形成了真正的约束。
张坤介绍,所有检查行为均需前置备案赋码,否则无法入企,这使得“走过场”和刁难式检查难以立足。
“‘扫码入企’背后,是一整套制度设计。”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丰超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后,我省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这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的配套性文件,“我们结合湖南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文件明确,严禁本系统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检查对象进行重复行政检查;多个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检查事项或对象拟实施的行政检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年度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通过‘扫码入企’,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码统管’。”
同时,除符合规定的特殊情形外,行政检查主体对同一经营主体实施的日常行政检查总数一年内不得超过两次,还明确了应当追责问责的18种情形。
数字赋能:
“扫码入企”背后的治理革命
“执法员才出门,评价短信就发到手机上了。”近日,岳阳金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向记者点赞“扫码入企”检查,“现在的检查相当规范!进门先亮码,严格按照检查方案检查,我随时能在‘湘易办’查看检查结果,通过评价短信里的链接,还能进行评价和监督。”
杨钦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一共迎接了5次检查,被要求整改的事项、罚款都少了,“以前一年二三十次检查,大量精力用在迎检、整改上,现在我们有更多时间、精力、成本投入生产。”
“全省统一的‘扫码入企’信息系统2月28日就开始运行了。”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初步实现“检查计划、入企赋码、进企亮码、过程记录、结果反馈、企业评价、多方监督”的全业务流程闭环,并对接省委“无扰督查”系统。3月1日至今,全省各级行政机关累计在全省“扫码入企”信息系统申请赋码检查14万余次,检查总频次同比减少40%以上。
亮码、反馈、监督的流程下,一场治理革命悄然来临。省司法厅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卢建华介绍,通过企业评价反馈、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线索公告,已累计收集乱检查等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3736条。
卢建华坦言,当前部分涉企检查的规范性仍有提升空间,如信息录入不全、未优先采用“无扰检查”等。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将加强监督,通过不定期核查和通报推动“扫码入企”制度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