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25年优秀湖湘家书家信展播
编者按:在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下,一封封来自湖湘大地的家书家信,却依然承载着最质朴的牵挂、最深厚的家国情怀。它们或纸页泛黄,却字字滚烫;或语言平实,却满含温度,既是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更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心怀家国”精神的生动缩影。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特别推出“湖湘家书家信精选作品展示”,一同浏览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透过书信感受亲情的温暖,聆听湖湘儿女的心声。
致吾爱:
窗外的栾树又开花了,一簇簇粉红的蒴果掩在羽叶间,像一团团温柔的火焰,点亮了初秋的天空。记得你曾告诉我,这种树又叫“灯笼树”,它的花果能照亮行人回家的路。看着它们,我便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这条虽聚少离多,却被信念与爱照亮的归家之路。
我们的故事,似乎总是与“异地”二字缠绕。2018年,缘分让作为老乡的我们相识,但彼时的你,正扎根在隆回花园村的那片土地上扶贫。我们的“恋爱”,大多是通过电话和微信完成的。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你在电话那头,兴致勃勃地跟我讲述大热天走访贫困户,皮肤晒得黝黑却浑然不觉,心心念念的是乡亲们又遇到了什么难处,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是否跟得上。你话语间对那片土地和群众最质朴的牵挂,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打动我的心。
那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去驻村地看你。你的办公室被各种文件填满,最触动我的,是你那一本本手写的扶贫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家庭的真实境况。你没有带我去看风景,而是带我领略了隆回滩头年画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那一刻我明白,你不仅是在帮扶经济,更是在守护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你指着村里那些由扶贫单位资助的新栽的柚子树苗,那片与畜牧公司合作的牧草种植地,眼里有光,说那是未来的希望。我知道,我爱上了一个将双脚扎进泥土里、心里装着群众的人。
2019年,我们结婚了。彼此的交流仍然是通过电话和微信完成。紧接着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怀孕的喜悦中,难免有辛酸。每一个本该浪漫的情人节,我都独自度过;每一次重要的孕检,都是一个人去医院,看着别人有丈夫陪伴,我也曾偷偷抹过眼泪,心里不是没有过埋怨。但每当想到你正在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奔波,那份小小的委屈便化作了理解与支持。我知道,你是在为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脱贫攻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2020年1月,我们的儿子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声中降临,却也撞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满月后,你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返回岗位,投身村里的疫情防控。我独自抚育幼子,深知你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伟大,所有的辛苦,都因你为之奋斗的事业而有了特殊的意义。
2021年,你终于结束扶贫工作回到邵阳,我们以为团聚的日子到了。然而,2022年,凭借不懈的努力,你考入了长沙市人防办。于是,我们又一次开始了异地生活。如今,你在人防基地负责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每天在各个角落细致巡查,守护着“地下长城”的安全。从田间地头的扶贫干部,到城市地下的安全守护者,岗位在变,但你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责任感,从未改变。
亲爱的,你看,窗外的栾树,花开花落,果实会渐渐成熟,变为褐色的“灯笼”。就像我们的爱情与婚姻,在岁月的沉淀和距离的考验中,愈发坚韧和深厚。我是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传授责任与担当;而你,用你的实际行动,为我、也为社会,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实践课。我们虽身处两地,却仿佛在各自的轨道上,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光。
纸短情长,唯愿君安。秋意渐浓,望你在长沙巡查时添件衣裳,按时吃饭。勿念家中,我与儿子一切皆好。我们等你回家,一起看栾树的叶子变黄,看那满树的“灯笼”照亮团圆的路。
爱你的妻
于秋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