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汤科技执行商务总监李星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摄影 张必闻 长沙报道
还记得童话里那支“画什么,什么就活过来”的神笔吗?如今,人工智能(AI)正将这份奇妙的创造力赋予每一个普通人。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上,商汤科技执行商务总监李星冶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无需专业的摄像机、复杂的剪辑软件和深厚的拍摄功底,你只需对着电脑说几句话,一个情节完整、镜头流畅、角色生动的短视频就能一键生成。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场景,而是商汤科技在此次大会上带来的现实解决方案。
从“高门槛”到“一句话的事”
继去年首次亮相并展示AI大模型的巨大潜力后,今年商汤科技再度受邀,不仅参与论坛分享行业洞察,更首次携其重磅产品登陆新媒体技术展台。
商汤科技用两款“硬核”应用——AI视频创作Agent平台“Seko”和“如影”数字人视频生成平台的图片数字人功能,向业界宣告:生成式AI已从炫技的“概念期”,全面迈入与场景深度结合的“实用期”。
“过去,制作一个专业的短视频,需要编剧、导演、拍摄、剪辑、后期等多个环节,门槛高、周期长、成本不菲。而现在,AI可以一个人承担起整个团队的工作。”李星冶在介绍其核心产品Seko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根据李星冶描绘,Seko就像一个高度智能的“导演团队”,你只需要用最自然的语言告诉它你的创意,比如“我想做一个关于太空咖啡馆的1分钟科幻短剧”,它就能自动将这个指令拆解成写剧本、设计分镜、确保角色形象一致、配音配乐等子任务,然后调动专业的AI模型分头执行,最终直接给你一个成片。
这种被称为“创编一体”的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视频制作中需要在不同软件间反复切换、调整复杂参数的束缚。
李星冶强调,这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创作民主化的体现。“我们正看到‘创编一体’的成片智能体成为行业趋势。”
“它一方面满足了影视、广告等专业领域对效率和质量的兼顾需求;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门槛,让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实现创作梦想,不再被复杂的技术技能所限制。”李星冶进一步解释道。
目前,Seko已经与多家专业短剧、漫剧制作团队、自媒体和专业工作室达成合作,正在将这种全新的工作流变为行业常态。
一张照片即可生成拟真视频
依托商汤日日新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只需上传一张人物照片,输入文字脚本或音频文件,AI就能自动生成人物动态视频,并支持多种语言,实现了与真人几乎无差别的口型匹配、动作呼应和情绪表达。
与市面上多数停留在5-10秒短片段的图生视频工具不同,如影图片数字人能够稳定生成长达3分钟以上的动态视频,全程保持人物ID、背景风格的高度一致性。
如影图片数字人还能通过提示词,如“挥手”,精准驱动人物肢体动作,甚至支持快速大幅度手部动作,解决“动作僵硬、与内容脱节”问题。
在媒体传播中,自媒体创作者可以用自己的照片生成口播短视频,新闻机构也能借助3D人物图实现多语种播报。就像这次2025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的数字形象代言人“妹陀”,就是使用了如影图片数字人技术生成。
“看起来是一个3D建模加渲染出来的数字人,但实际上只用了一张AI图片和一段提示词,可以说降低了传统数字人技术将近90%的时间和成本”,李星冶介绍道。
除此之外,“如影”数字人平台的核心能力也正为企业营销和直播带货带来革命性变化。
“想象一下,一个成熟的真人直播间,想要复制到不同平台或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直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和场地成本。”
李星冶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案例,“但通过‘如影’数字人平台,我们可以无需视频采集,直接复刻一个现有的直播间,实现‘当日复刻,当日开播’。这让数字人直播间的运营效率相比传统模式提升了整整10倍。”
“如影”的背后,是商汤自研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在提供强大支持。
它整合了文本生成、语音合成、动作生成等多种AI能力,让用户可以像“拼乐高”一样,快速创建一个高度拟人、音画同步的个性化数字人,用于生成高质量的短视频、进行直播带货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已通过中国信通院的“可信虚拟人生成内容管理系统”测评,确保了生成内容的安全与可信。
目前,“如影”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营销等多个领域,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
AI技术推动新媒体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基于过去一年的行业实践,李星冶也分享了商汤科技对于AI大模型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价值核心从“可生成”转向“生成可控”。“早期的AI生成工具,大家惊叹于它能‘画出来’‘做出来’。但现在,行业更关心的是能否精准地控制生成结果,以体现创作者的独特意图和满足商业化需求。”李星冶指出,尤其是在短剧、广告片等专业领域,丰富的可编辑性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内容能否真正落地,并确保其合规与安全。
未来发展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共建生态”。“AI大模型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落地,绝非一家公司推出一款产品就能成功的。”李星冶强调,“它需要与广大的内容创作者、平台方、行业伙伴携手,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场景需求,让AI真正融入产业血脉,发挥其最大价值。”
中国新媒体大会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始终敏锐捕捉并推动着技术变革在媒体领域的深度融合。
李星冶认为,AI企业积极参与大会,不仅展示前沿技术,更通过实际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整个新媒体生态持续注入三重关键动能:
一是重塑内容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AI技术正推动内容创作从高成本、长周期的传统模式,转向低成本、快迭代的智能化生产,大幅降低专业创作门槛。
二是提升商业转化效率,拓展营销边界。以数字人直播间为代表的AI工具,以更高性价比和灵活部署能力,为直播电商、品牌营销等领域提供了更高效的转化路径。
三是推动传统文化破圈,激活文化IP价值。通过技术手段赋能文博资源,AI能够助力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贴近年轻语境的形态实现当代传播,完成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产的转化。
可以预见,随着AI深度融入内容创作全链路,一个更具创造力、运营更高效、生态更多元的新媒体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