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耒阳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杰斌。)
红网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蒋能清 谢晶华 衡阳报道
20多年在同一地方从事同一工作,也许你的工作激情早已消磨贻尽,但他却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由衷的热爱,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让他完美地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成功履行了一个人民法官神圣职责。他就是全国优秀法官——耒阳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杰斌。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他多次获得耒阳市法院“优秀法庭庭长”、“优秀审判员”、“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执行能手”称号,先后荣获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调解能手”、“办案能手”等荣誉,2010年获得“全省优秀法官”称号。今年,他又获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21年1600余案件无一被改判
黄杰斌1989年调入耒阳市法院工作,在马水法庭21年,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等职。21年里,他共审结各类案件1600余件,所办案件无一件超审限,无一件被发回重审或重大改判,无一件涉诉上访。提起黄杰斌,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办案精准、神速。
2004年4月,因审判业务过硬,工作能力突出,上级任命时任马水法庭庭长的黄杰斌兼任新市办案组组长,当时办案组积压了47件长期未结的案子,当事人怨气很大,经常有当事人到法院和人大上访。黄杰斌接手后,带领办案组成员科学分工,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娴熟地运用审判技巧,在一个月内将47件案子全部办结,而且无一案上诉。近3年来,他每年审结的案件数量均超过了150件,平均结案周期不到20天,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当天立案,当天结案。
由于黄杰斌所在的民一庭案件多,人员少,审判任务繁重,因此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他拟稿的大部分裁判文书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书写的。他患胃病多年,但坚持带病工作,有时疼痛难忍时才到医院门诊吃药打针吃药,这让周围人敬佩不已。
长年保持百分之七十的调解率
法庭和民一庭80%以上的案件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这些案件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09年,他在审理一宗伤害赔偿纠纷案时,在庭前、庭中调解无效后,并没有匆忙作出判决,而是连续5天上门去做当事人的工作,终于促使双方在庭后达成了赔偿协议,兑现了赔偿款。
多年来,黄杰斌始终坚持调解的民事审判理念,只要有调解的可能,他从不放弃。经他悉心调解,许多濒于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许多反目成仇的乡邻握手言和,许多当事人及时获得了诉讼利益。每年所办案子的调解率均保持在70%左右。
在黄杰斌看来,一个案子判得再准确、再公正,如果当事人不接受,群众不理解,那也不是一份高质量的判决。他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即使标的、纠纷再小,也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这些理念的支撑,经他审理的案件上诉率不足2%,绝大部分实现了定纷止争,化解了纠纷,没有一件因诉讼扩大了矛盾,或引发群体事件和上访事件。
2004年,他在审理周作生诉罗秋华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时,周作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因伤不治身亡,其家属和部分村民打算扛着周作生的尸体到罗秋华家闹事。黄杰斌得知后,顾不上吃晚饭,带着一名书记员连夜赶到了周作生家。经过近14个小时的疏导劝解,终于平息了周作生亲属激化的情绪,防止了一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械斗。而由于周作生家经济困难,治伤过程中债台高筑,连安葬费都没有着落,黄杰斌得知情况后,临走前从身上拿出了2000元现金垫付周作生的安葬费,周作生的亲属深受感动,当即保证不再扛尸去闹事。
“不要用肮脏的钱玷污神圣的法律天平”
“不要用肮脏的钱玷污神圣的法律天平”。这是黄杰斌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在法院工作24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每案力求公正、公平,不出差错,不让法律的天平倾斜。近年来,他共拒收当事人现金和礼品数千元,拒绝吃请多次。在处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被告委托的律师来自外地,该律师在宴请被拒后,给黄杰斌的手机预存了600元话费。黄杰斌得知后,当即拿出600元现金退给了该律师。2009年在审理张某离婚案时,张某的姐姐以送答辩状为名,将装有1000元现金的信封送给了黄杰斌,被当场拒收。
黄杰斌担任庭长9年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庭人员从没发生过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的现象,没有发生过违法违纪现象和违反廉洁办案规定的现象。
24年,他将这里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两只脚丈量了无数个来回,留下来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群众的拥护与地方的和谐。黄杰斌,一名普通的法官,他把情谊留给了基层土地,让法律的天平不至出现一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