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n.rednet.cn/images/qr-shike1.png)
垮塌后(摄影 彭国兴)
垮塌前 (摄影 彭国兴)
红网益阳站11月3日讯(分站记者 汤罗和子 通讯员 彭国兴)11月2日凌晨两点钟左右,资阳区明清古巷玉陵坡巷垮塌。有着“中国江南最美小巷”之称的明清古巷,其美丽如今只能留存于历史之中。
据周围居民介绍,仅存的这几条古巷因年久失修都已经摇摇欲坠,幸亏玉陵坡巷是在凌晨两点多垮塌的,没有人员伤亡,目前为了行人安全,该巷的通道已经封闭。同时,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于今天上午在现场进行了勘探,现场紧靠巷口的一居民家房屋已经出现破损,呼吁有关部门迅速处置,保障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玉陵坡巷和魏公庙巷和灯笼巷3条古街巷属于石码头历史街区,又称明清古巷建筑群,其总体格局在明代形成,现存建筑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为主,整个古巷建筑群占地约45亩。
三条巷子长且狭窄,两边墙面也较高。为了防止墙面倾斜倒塌,古人在两面墙之间搭建了拱券作为支撑,即“拱券撑墙”。专家认为,明清古巷为全国独有的保存较完整“拱券撑墙”风格古建筑,长江以南绝无仅有,是了解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技术、设计理念、民情风俗和益阳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明清古巷在湖南独领风骚,长江以南绝无仅有,它被文艺家、摄影家、画家等称为中国江南小巷的绝版、江南最美小巷。
相关链接:
玉陵坡巷以人物传说命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长沙府的益阳地域时,御驾亲临益阳的荒草野地三角坪,把御马栓在树桩上,御马嘶叫要饮水。这时,乾隆皇帝看见不远的草坡上站着一名年轻貌美的少女,他借口打听水源,走上前同少女搭讪。经打听这少女名叫玉祾,知书达理,父亲是益阳的一位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吏。玉祾看到身穿黄袍官服的陌生人同自己搭讪,立刻双手捂脸,害羞地低着头,脸上一阵红润,羞嗒嗒地在马前引路,走过草坡,穿过一条羊肠小道,来到资江河边。乘御马饮水之际,乾隆皇帝与玉祾小姐闲聊起来,望着青山绿水的美景,面对材貌双全的淑女,乾隆皇帝谈笑风生,留连忘返……清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纪念乾隆皇帝到此一游,将栓马之地取名“御马桩”,传到后来便写成了“玉马庄”。御马桩南边的羊肠小道建起一条小巷,以玉祾小姐的芳名命名,因旧时有坡,便将小巷取名“玉祾坡巷”,后来人们习惯写成“玉陵坡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