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长沙简牍博物馆,《翰墨留香 丝路溢彩——吐鲁番出土文书精粹展》文物交接仪式举行,并对重要文书进行开箱验收。图/潇湘晨报记者陈勇
红网长沙12月7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管震)一个30岁的壮年,被商人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益富,然后以137匹丝的价格卖给张祖。一桩发生在1537年前的交易,被鲜明地记载在当年的文书之上。
12月6日,这份文书首次离开它的出土地吐鲁番,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亮相。12月12日(下周五),它将与其他127件吐鲁番出土文书一起,向你揭开千百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神秘的故事。
佳名为奴,便于市场推销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这次展出的文书,反映了吐鲁番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长沙简牍博物馆副馆长马代忠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展览将用128件出土文书,通过28种语言、15种文字,共同展示古代西域风情。
12月6日,展品已从新疆运抵长沙。吐鲁番博物馆与长沙简牍博物馆进行了首批文物的交接。在这些文物当中,一件1537年前的合同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一张《阚氏高昌永康十二年(477)闰月十四日张祖买奴券》。
马代忠说,买奴券上明确写着,“张祖从康阿丑买胡奴益富一人,年卅,交与贾行绁百叄拾柒疋”,意思是说,张祖从康阿丑手上买了一个奴隶,年龄是30岁,价格是137批丝。此外,张祖与康阿丑约定,“奴若有人仍(认)名,仰丑了理,祖不能知”,即如果奴隶有人来认领,责任在康阿丑,与张祖无关。
马代忠认为,这张买奴券应是一式两份,买卖双方各执一份。他特别提到,奴隶名字益富,这是商人通过给倒卖的男女奴仆取中国人熟悉的吉祥、褒义、好听的名字,向汉人推销人口商品的一种手段。
[NextPage]12月6日,长沙简牍博物馆,《翰墨留香 丝路溢彩——吐鲁番出土文书精粹展》文物交接仪式举行,并对重要文书进行开箱验收。图/潇湘晨报记者陈勇
《孝经》《论语》也亮相
从19世纪末叶以来,吐鲁番盆地就是考古学者的乐园。1928年以后,尤其是最近60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的古代文书。
此次展出的文书之中,《阚氏高昌永康十二年(477)闰月十四日张祖买奴券》、《孝经义》和郑注《论语》就是通过考古发掘,从洋海古墓中出土的珍贵文书。
在昨天进行的交接仪式上,《孝经义》和郑注《论语》正式亮相。其中,《孝经义》为公元5至6世纪高昌写本残片,宽18.6cm,长25.5cm。“《孝经义》是对《孝经》的注解,这件展品正面还抄写了《论语·尧曰》古代注释,背面才是文书内容。”
马代忠补充说,此次展出的《论语》,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论语〉郑玄注》,五代之后逐渐失传,所以这次展出的郑注《论语》十分珍贵。”马代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