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湘乡市梅桥镇东塘村,村民刚挖出的蝉花全身呈白色,撕开外面一层白色 外皮,就露出了里面的蝉蛹。图/潇湘晨报记者 谢长贵
从上个月开始,湘潭市湘乡市几个镇上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每天早上相继上山,拿着麻袋不停的在山上寻找着什么,有些人一转就是一上午,直到麻袋装得满满的,才满意地回家。
他们所挖掘的是蝉花。上了年纪的村民一开始以为在山里发现了“冬虫夏草”,不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的,但几个镇大概都在同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
如今一些村民炖汤时,放进几颗蝉花。至于有没有毒,很多人不知道。
传言称发现了冬虫夏草
杨先生的家在湘乡市梅桥镇东塘村,一个月前放假回到家后,发现家里多了很多晒干的虫草菌,这些虫草菌的底部是一个小蝉蛹,上面冒出了一根根菌类,“这是被晒干后的,但肯定不是冬虫夏草。”
杨先生的父亲杨福全说,从上个月开始,村里就有人传说山上种着冬虫夏草,连续好几天,山上都站满了村民。杨福全每次挖到了“冬虫夏草”后,就将外面那层白色的“皮”撕掉,再用水冲洗后,将其晒干。
据说“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很高,村民们便在炖汤时放上7、8颗,“为了防止它有毒,在炖汤前,会用热水煮一个小时左右,再放入汤里。”杨福全说,放了几颗“冬虫夏草”后的汤有一股香味,“就像蘑菇放在汤里一样。”吃起来上面的菌类有金针菇的感觉,还有些淡淡的苦味。
发现父母上山挖宝后,杨先生专门上网查询,发现父母挖出的这些东西,是一种叫做“蝉花”的虫生真菌。知道父母将在地里挖出的“冬虫夏草”炖汤喝了,杨先生十分紧张,“不了解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有没有毒。”虽然杨先生劝说着父母不要再喝,但村民们都不以为然,杨福全说,自己喝完后,感觉很舒服,“以前精神不好,容易疲劳,但现在精神好多了。”
对于父母的话,杨先生有些哭笑不得。杨先生说,不止是自己家所在的梅桥镇,隔壁的栗山镇、歇马镇等地方村民们也在组团挖蝉花。
15分钟,村民挖出28颗蝉花
8月11日下午2点,记者跟随杨福全来到他的后山,山上挖蝉花的人不多,“最疯狂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人家里都有蝉花,只在没事的时候过来找找。”据杨福全说,蝉花只出现在竹林里,一般的山上还找不到。拿着锄头,杨福全沿着竹子的周边寻找,仔细观察,竹子周围的土地都被挖了几个小小的坑,“那是之前挖蝉花的地方。”
经过一个多月的采挖,小山低矮处的蝉花已不多,杨福全只得爬到更高处去采挖,不到15分钟,就挖出了28颗蝉花。刚挖出的蝉花全身呈白色,撕开外面一层白色外皮,就露出了里面的蝉蛹。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是好东西,但杨先生却担心,之前大家疯狂上山挖蝉花,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没有人来引导,“这么多天来,也没有人过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底能不能吃,有没有毒,“希望政府部门能给我们引导一下。”
[NextPage]“保存起来,搞不好能卖个好价钱”
采访中,不少村民表示会将采来的蝉花保存起来,“搞不好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将蝉花带到湘乡市的几个大型药店,药店工作人员在看过后均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从没有进购过,“从来没有人说过要买蝉花。”工作人员说。
对于蝉花的药用价值,药店工作人员称,只知道它并不是中药的一种,“中药里有一种药叫做‘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但蝉花并不是蝉蜕,它的药用价值也不太清楚。”
暂时不作为正规药品
外地发生过食用类蝉花中毒事件
蝉花究竟是否有毒,食用后是否会导致食物中毒?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作红教授在看过村民们所挖出的蝉花后,说蝉花是一种古老的虫草菌类,本身无毒性。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浙江等长江以南地区,在湖南望城区、浏阳大围山地区等地都有发现。
蝉花与冬虫夏草都属于虫草类,蝉花是蝉的幼虫在羽化之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在内,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蝉体的营养转化为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据,只剩下一个躯壳。
陈作红说,蝉花可充当补品适当食用。目前,国家正在对蝉花的各方面特性进行研究,药性并无定论,暂时不能作为一种正规的药品,所以小孩最好不要食用,以防过量发生食物中毒。
据媒体报道,确实有发生过食用类蝉花中毒事件。
去年7月,浙江媒体曾报道,新昌县人民医院曾收治了几例吃用类蝉花中毒的患者。医生提醒,个人体质不同,食用蝉花前最好征求医生意见,不要过量食用以及食用已变质的蝉花。
潇湘晨报记者 王诗颖 实习生 李媛
提醒
特定的蝉感染特定菌才是正宗的蝉花。而有些类蝉花是柳蝉、鸣蝉甚至大黄蜂感染真菌形成的,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另外,蝉花采摘不及时容易腐烂霉变或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