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康路上】住建篇:居者有其屋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1-23 16:57:3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9月28日,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大板房棚改项目现场,75岁的周正林回到老房子收拾东西,与这个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作最后的告别。

今年9月28日,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大板房棚改项目现场,75岁的周正林回到老房子收拾东西,与这个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作最后的告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长沙 常德报道
  
  47平方米的房子,周正林一家三代五口人蜗居了33年。
  
  9月28日,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大板房棚改项目现场,75岁的周正林回到老房子收拾东西,与这个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作最后的告别。
  
  在周正林低头整理杂物时,记者也在打量着周正林生活了33年的老房子。这个面积不足50平米的小房子,低矮阴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墙壁上除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和几张幼儿拼音表还算光鲜之外,到处都是斑斑驳驳的霉点和石灰脱落的痕迹。
  
  房间里遗留下来的几件老式家具依然可见主人一家之前的生活场景。客厅是周正林与老婆日夜生活的地方,白天是一家人的生活场地,夜晚则是二老的卧房,可以想象一家三代五口人的蜗居岁月是怎样的窘迫和不便。
  
  “棚改”让33年的蜗居生涯成历史
  
  “我跟老婆两个人睡客厅的沙发,女儿女婿孙子三个人睡里面的卧室。”周正林说,不说过年过节,就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都转不开身。
  
  孙子有次告诉他说班上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房间,他也想有自己的空间。周正林无法回答,只在心里记下了这话,盼着将来能住上大点的房子。
  
  桐梓坡大板房棚户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房屋已是危房,棚户区内基础设施破损缺失,更谈不上绿化、亮化和美化。为了给棚户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2015年5月,岳麓区政府正式启动桐梓坡大板房改造项目。
  
  因为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该项目推进得格外快。从启动签约,短短4个月的时间,共签约2550户,签约率达到99.2%,腾房率达到96.6%。周正林家的商品房也装修完毕,早早地搬进了新家。
  
  周正林的新家在离桐梓坡大板房不远的银泰家园,相比原来的居住环境,周正林对新家那是一百个满意,“主要是房子好,宽敞明亮,装修得漂亮,彩电、冰箱、无烟灶台、抽水马桶一应俱全。我现在住70几个平方,心里热别高兴,托政府的福,我现在能生活得这么好。”
  
  桐梓坡大板房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266.64亩,征收共涉单位公房、居民私房近3000户。因为涉及单位多、人群复杂,推进难度大,指挥部还为群众提供了从签约腾房到选房搬家的一条龙服务。在居民群众当中组织了一只得力的队伍,叫三员一长,即民情员,监督员,帮帮团成员和楼栋长,在拆迁当中深入到各家各户,宣传政策,找搬家公司办实事,搬东西,陪老同志一起看房子,到住房保障局帮助有困难的邻居办手续。
  
  除此之外,岳麓区政府还多方筹集了3家预控楼盘和17家团购楼盘,区财政筹措资金设置了VIP购房优惠和政府购房补贴,同时提供300多套廉租房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NextPage] 

对于在常德生活的喻园明\梁锦这对80后小两口来说,这间公租房是他们幸福婚姻的开始。

对于在常德生活的喻园明、梁锦这对80后小两口来说,这间公租房是他们幸福婚姻的开始。

  
  公租房就是我们的婚房
  
  对于周正林老人来说,家是三代同堂、儿孙绕膝的欢乐之地。而对于在常德生活的喻园明、梁锦这对80后小两口来说,家是他们幸福婚姻的开始。
  
  2008年,24岁的喻园明从部队退伍后进入了国企工作,也找到了今后生活的另一半——梁锦。喻园明很想给她一个家,可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两个年轻人,菲薄的积蓄加在一起都不足以购买一套房子。
  
  “我是2013年7月份拿到这个公租房钥匙的,我一进来,高兴得不得了,就想把这个公租房作为我们的婚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喻园明搂着老婆,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4年5月2日,喻园明、梁锦正式登记结婚,住上了新房子。鲜花、盆栽、玩偶……60平米的小两居在他们俩的布置下显得很温馨。
  
  “现在住宿也稳定了。不用三天两头,这里租房那里租房了,我们能够安下心来赚更多的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小两口相视一笑,幸福感弥漫了整个爱的小屋。
  
  常德市致和园小区居住着500多户和喻园明一样的新就业人员,60平方米的住房租金和物业费每月不到500元,较市场便宜30%多。小区距离市中心不过五分钟的车程,健身器材、生活超市一应俱全,为新就业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把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引进的人才留在常德,让他们安居就业、放心创业,既留住了我们需要的人才,也为我们常德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书元如是说。

[NextPage]

站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旁,说起老西门的改变,胡兰桂显得很激动。

站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旁,说起老西门的改变,胡兰桂显得很激动。

 
  从平房住到楼梯房,现在又搬进了电梯房
  
  常德老西门,听起来就有种对常德老城区的怀念和向往。同样是棚户区改造,与长沙桐梓坡棚改区不同的是,常德老西门采用的是还原历史建筑,居民就地回迁的模式。
  
  今年80岁的胡兰桂,在老西门已经住了40年,这里的每一片砖瓦每一条小路在他的眼里都承载着老常德的记忆。走在熟悉但又焕然一新的老路上,他的话多了起来。
  
  “过去这里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脏乱差是出了名的。”胡兰桂说,窨子屋、矮城墙、古戏院、老牌坊、老字号商铺、风味小吃都是这的特色,但道路窄小,邋遢也是这里的特点,“连一辆消防车都无法开进来,护城河也被钢筋水泥块覆盖着,成为了一条污水流通管道。”
  
  “但是现在你看,老传统都还在,老邻居们也还在,但是街更宽了,更干净了,房子住得更舒服了。”顺着胡兰桂的手看过去,用百年老砖复原的窨子屋气势恢宏,边上的小路整齐、干净,建筑物风格多样,既保留了老城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1974年,胡兰桂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了老西门,那个时候住的是矮平房。80年代,单位给他分了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小公寓。2014年,胡兰桂搬进了80平米的电梯房。
  
  “说实话,我一把年纪了,能从平房住到楼房我已经相当满意了。走到今天,我是真正的由低到高,从无到有,由茅房,矮平房到砖瓦房,再到电梯房,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就这个房子,我原来想都不敢想。”胡兰桂喜上眉头。
  
  新房距离原来的老楼房旧址不到200米,窗明几净,楼下就是小花园。胡兰桂偶尔会约上老邻居一起在附近散步打牌,也会自己独自一人去超市逛逛买点新鲜的蔬菜。对于他来说,老西门是回忆,是半个人生的历程,不愿意离开它,却乐于看到它越变越好。

[NextPage]

(常德市荷花社区垃圾堆变娱乐休闲广场,成了居民们的好去处。

常德市荷花社区垃圾堆变娱乐休闲广场,成了居民的好去处。

  城中村里过上了幸福生活
  
  居住环境的改善,不仅是让大家住上大房子、新房子,还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丰富多彩的娱乐环境。家住常德市津市县荷花社区的黄道强就深有体会。
  
  2013年,荷花社区按照津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城市社区田园化”的思路,对道路、地下管网、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治。这几年,黄道强亲眼看着家门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变身整齐干净的沥青路,臭味熏天的垃圾填埋堆变成集文化、娱乐、体育为一体的社区居民休闲广场,家家户户由破旧的红砖房搬进了白墙黑瓦的新房子。
  
  “就在我家附近的那个广场,以前就是个垃圾堆,现在搞好了,每天晚上7点都有好多人在那休闲娱乐。”黄道强介绍,一到晚上,社区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在广场聚集,有跳广场舞的、也有打羽毛球、篮球的,孩子们在那里追追闹闹,好不热闹。
  
  “家里变好变漂亮了,大家就都愿意回家了。”黄道强说,过去青年人都争着抢着要走出去,到外面看看,现在,又陆陆续续返乡,荷花社区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瞅准商机,黄道强准备利用自家的一楼开一间私房菜馆。“下个月就正式开门营业了。”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谈到今后的发展,黄道强很自信,“不愁没钱挣,这么多的人都要吃饭吧?家乡人多了,建设发展就会越好,对娱乐活动、饮食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
  
  省住建厅: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2015年,湖南省大力推进“两房两棚”建设工作,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51.83万套,新增租赁补贴1.73万户。截至10月,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19.1万户;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开工建设48.8万套,开工率94.2%,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9.16万套、城市棚改25.82万套、国有工矿1.29万套、垦区棚改2.53万套,完成投资600.7亿元。建设完成后,能够解决60余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圆上他们的安居梦。
  
  “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住房问题是住建厅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蒋益民在接受红网独家专访时表示,今年,湖南省在城市棚改、公租房以及农村危房改造上面,和去年相比,质量、进度、数量都有较大投入和提升。
  
  蒋益民说,目前,湖南省住建厅正加大力度,从三个方面来改善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第一个就是,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从今年到2017年有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现在正在开始实施;第二个就是农村的危房改造;另外就是买不起房的务工人员,也包括部分乡镇医务人员、教师,我们将在城市或是城乡结合部,利用公租房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买不起房子的可以租用公租房,环境差的棚户区可以拆迁整治,搬进新家。”蒋益民语气坚定,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以房子为标志的家的改善,将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记者手记: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申请一套公租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房子与幸福的联系十分紧密,温馨舒适的家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
  
  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不奢求大,只求有自己小小的一片天地;在岳母娘眼里,不奢求地段,起码要有。
  
  然而过高的房价让多数人都倍感压力,“辛苦了一年挣的钱还买不了一间厕所。”很多人在这样调侃同时也默默生出了一份心酸。
  
  政府建保障性住房,满足了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给了我们一个希望,也给了我们奋斗的基础。
  
  采访中印象最深的是常德致和园小区的喻园明小两口,因为和自己年龄相仿,看到他们那么幸福也感同身受,既理解他们的处境也明白他们的开心。
  
  采访过程中甚至还带着私心询问了喻园明申请公租房的整个流程,如果合乎要求的话,我也想试着申请一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