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扶贫重塑精气神 凤凰雄龙村告别“望天收”

来源:红网 作者:曾小颖 编辑:刘飞越 2016-08-28 11:57:47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2日,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12户贫困户,按每亩3000元一年的标准,领到了村里玉竹合作社的首期分红。

唐德安和村民一起在玉竹田里除草。作为扶贫队长,在雄龙村他一年待了305天。

贫困户龙先茂的新家,龙先茂说不着急,只要多干活,幸福总会来。

苗乡风情民居、太阳能路灯、和户户通的石板小道,让小村更宜居。

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与荷花池、凉亭,让村里人也有了球场、图书室与游园。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雄龙村村民讲述:最大的变化在于“有了精气神”
              扶贫队长唐德安:一年驻雄龙村305天的“村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小颖 湘西凤凰报道

  领钱了想干啥?“下田、管苗,多学点本事……”8月22日上午,领到9000元分红的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56岁的单身汉龙先茂兴奋地挥着手,眼里有光。这天,雄龙村12户贫困户按每亩3000元一年的标准,领到了村里玉竹合作社的首期分红共计28万元。

  就在一年多前,龙先茂的一天还是这样过的:清早上山挑个水,来回两个小时,然后蹲在自家的破土屋前晒太阳、发呆——原来的雄龙村缺水、少田没产业,种田都是“望天收”,勤快也白搭。更何况,龙先茂一家五口老弱病残,他说就自己还算“半个劳动力”。

  龙先茂的故事并非个例。种田等老天下雨,脱贫靠上面拨钱,或者干脆抛荒“歇着”…… “望天收”不单指田地,也反映了穷久了无可奈何的部分群众心态。

  而如今,“精气神变了,你看他(的改变),比我说啥都强”,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驻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德安告诉时刻新闻记者。他说,精准扶贫不是给票子上项目,更要注重为村民们创造脱贫致富的基本平台和必要条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激活群众的自生动力,“不靠天,靠自己”。

  雄龙村原名“留垅”,在苗语中是“守田垅”的意思,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丰饶的田地。但其实,雄龙村最差的就是田,甚至有“三年两不收”之说。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缺水少田海拔高,是凤凰县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村落。全村148户575人中,还有贫困户52户178人,占总人口的30%。2015年4月8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雄龙村。

  2015年6月24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来到雄龙村调研扶贫工作,提出要在产业发展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扶贫成果可持续。为更好地帮助雄龙村贫困户脱贫,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机关29个处室和村里52户贫困户分别“结对子”,从产业发展、危房改造、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进二访”系列主题活动,为他们“量身定制”脱贫方案,找出一条扬长避短的发展路子。

  找准产业拔“穷根” 小玉竹萌发大产业

  和上台领分红的龙先茂一样,村支书吴成显也是玉竹合作社的参与者。可很少有人知道,一年前吴成显带头报名把自家的口粮地都开出来种玉竹,也暗地做了亏的打算。毕竟村里没人种过玉竹,还要到三年后才有收成。

  可是光种点“望天收”是过不了日子的,吴成显说,自家算是有劳力也肯卖力的,五口人种五亩田刚够吃饭。差一点的人家还要去镇上买粮吃。

  工作队一来就和村里商量如何把田土盘活。大家都想学在凤凰县乃至全国都出了名的果业大村菖蒲塘,种猕猴桃、种柑橘,搞个大果园。尤其是凤凰的猕猴桃算是景区特产,品种好、价格高,从不愁销。可请来的行家们看了都摇头:雄龙村缺水、海拔高,土壤弱酸性,田地少又不连片,并不适合种猕猴桃,“你们还不如继续种 ‘望天收’算了。”

  唐德安不放弃,又请来农科所的专家化验分析,终于发现雄龙村田地种水果的劣势,如果换成种玉竹、百合等药材,反而是优势:玉竹喜阴耐旱,适合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山地,而雄龙村平均海拔700多米,恰好是弱酸性的山区旱地。更妙的是,由于 “望天收”十几二十年都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可以直接上马有机种植药材。

  找准了产业,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选择怎样的模式去发展产业。工作队引来资金技术在村里成立了玉竹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占45%;农企以生产资料和肥料等入股占50%;村集体占5%。扶贫工作队则筹集资金建设了15公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

  合作社的技术总监陈阳元是种了十多年玉竹的老把式,他说这里水土能种出最佳品质的玉竹,预计成材后每亩年收益可达五万元。但要3年后才能兑现的收益,对雄龙村的村民还是太远了,扶贫工作队又和合作社商定,对首批入股的农户,收获前每年按每亩3000元的标准预支部分收益。

  就这样,头一年130多亩玉竹种植基地就建起来了。不过,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扶贫工作队发现很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别人收土地租金,这样的收益远远不如自己去管理种植,也与精准扶贫的初衷背道而驰。

  于是工作组改进了合作方案,把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改为以整合扶贫政策资金入股,集中流转成片土地,计划扩大320亩集中管理使用,把村里52户178名贫困户全部纳入了产业发展范围。

  关于玉竹,雄龙村还在谋划更大“一盘棋”,借助凤凰乡村旅游的兴起,想通过老家寨、凉登等周边景点的带动来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村里玉竹等特色产品的销售,还要建设加工基地、主题餐厅、主题客栈,围绕着玉竹做一篇大大的文章。

  春天的玉竹田是宜摄宜游的白色花海,玉竹茶和爽肤水可带回家做旅游纪念品,玉竹和土鸡煲汤更是滋补绝配……好些村里的小伙已开始酝酿发微信的广告词,譬如“来凤凰的朋友,不如干了这碗玉竹鸡汤”。

  基础设施大变样“给留下一个理由”

  在深圳当教师挺好的,为什么愿意回到雄龙村?“我说是因为有网有WiFi,你信吗?”说这话的是村代理秘书吴海云。吴海云告诉时刻新闻记者,去年八月他回乡时也心怀疑虑,但进村时,手机满格的4G信号给了他一个“留下的理由”。

  原先每到过年,回村的后生仔抱怨最多就是村里手机没信号,“手机进了村就是块砖头”。老家的亲人们也各有牢骚,不外乎“下田没路,人扛马驮”“一上午只挑得一担水”……吴海云明白,这些都是因为穷,村里的水、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真是“喝水基本靠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如果电话都“失联”,做啥生意都难找到合作者。更何况,吴海云小声说,不是雄龙村出去的人,不会明白打不通电话的那种忐忑——你找不到家里,家里找不到你,村里有好几户外出打工者几年十几年联系不上,没人知道他们在哪。

  第二天起来,吴海云发现家里用上了自来水,门前的村组公路正在拓宽。看到扶贫工作队和村里投入基础建设的坚定决心,他决定留下来,“我有文化,留下来应该能做点事。”吴海云和叔叔第一批报名参加玉竹合作社,包下了30亩玉竹。不久又因为是大学生,吴海云被选为村秘书。

  这些改变与凝聚的动力源自两个月前。当年6月24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来到雄龙村时,提出要加大力度解决水、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要大力解决危房改造问题,实现老百姓都能住有所居的愿望。

  为解决用水难,唐德安和村干部每天步行10余里山路,花了半个多月找到水源,拉起水管铺装入户,解决了雄龙村一组343人饮水安全问题;为缓解出行难,村里把千潭至雄龙村二组村组公路路面扩宽整理,还在凤凰县政府的支持下,建起4条15公里生产机耕道;去年8月将移动4G基站引入了雄龙村,手机不再是砖头。

  被雄龙村的变化留下的不只是吴海云等返乡者,还有游客。行经雄龙村的公路连接了凤凰县城与八公山片区各景点,周边的老家寨、凉登、苗人谷、山江苗族博物馆等景点游人如织。按照凤凰县的旅游发展规划,与老家寨村合并后的雄龙村将成为苗家乡村旅游延伸区和服务区。在唐德安看来,基础设施更新、产业发展后的雄龙村将为过往游客提供一个“留下的理由”。

  现在的雄龙村,青石铺成的村间路实现了“户户通”,7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小村;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与荷花池、凉亭,让村里人也有了球场、图书室与游园。最大的变化是龙先茂等22户最困难的危房户和无房户搬进了统一规划的苗族风情民宅,昔日破败潦倒的危房牛棚改建成了沿着山坡的苗乡传统民居景观。

  房新了,路宽了,村里也通上了4G和WiFi。村里的老人们正组织开发苗鼓、苗歌、苗绣、苗拳等传统文化项目,打造苗家乡村文化品牌。现在外出当厨师十多年的村民龙和平听闻消息,赶回来建房打算开农家乐。在外闯了十多年的龙和平说,村里这阵势“就像在搞景区中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