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行车‘驼峰航线’”之二]40年医者仁心 病人有总统名流也有穷苦百姓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李长宏 编辑:陈佳婕 2016-09-21 10:18:26
时刻新闻
—分享—

贝家花园碉楼,这里是当年贝熙业给当地百姓免费治病的地方。李长宏 摄

贝家花园碉楼,墙角有一排楼梯上二楼,楼梯下方有一长方形木塌,那是贝熙业给百姓看病的病床。李长宏 摄

贝家花园碉楼,墙上挂的都是贝熙业给当地百姓治病的老照片。李长宏 摄

  相关新闻[“自行车‘驼峰航线’”之一]贝家花园:那些欢愉和生机、曲折与离别

  编者按:

  “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 ‘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盛赞法国医生贝熙业。

  友好、热血、仁义的故事总会令人提起。今年8月27日,红网时刻新闻赴法报道团记者在法国蒙达尔纪直播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开馆仪式时,再度从法国友人那里听到了贝熙业的故事。1920年前后,他曾支持中国青年旅法勤工俭学,担任体检医生,并为他们签发赴法推荐信。继而我们了解到,在北京西山,有一座贝家花园,这里是贝熙业长期居住的地方。1913年到1954年,他在华行医40余年,并致力于推动中法教育、文化交流。

  贝家花园,同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一样,成为中法友好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个坐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从法国归来后立即探访了这里,9月20日,正式推出系列报道《自行车“驼峰航线”——贝熙业和他的贝家花园》,试图还原那些活泼欢愉的生机、惊心动魄的曲折和撕心裂肺的离别。这也是红网、时刻新闻今年大型系列融合报道《回望出发的地方》,继湖南篇、法国篇之后的第三部曲北京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李长宏 北京报道

  2016年9月8日,北京海淀区西山贝家花园南大房,右边的第一间房里,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贝熙业背着身与几位百姓站在一起,还有背着枪的八路军战士。照片背后,是贝大夫亲笔做的法文注释:“1939年,八路,在北安河”。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有着崇高社会地位与丰厚收入的法国名医贝熙业,暗中从事着一项极其危险的事业:为八路军筹集、运送药品,让北平至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药品生命线得以畅通。

  贝熙业1913年来到中国,凭借精湛的医术,很快蜚声北平。他的病人里,有黎元洪、徐世昌、曹锟、九世班禅、梅兰芳等政界显要、社会名流。

  作为总统府医师,贝熙业为百姓治病不收分文,被誉为“济世之医”。半个多世纪过去,不少健在的老人仍对他感念不忘,饱含敬意。

  总统府医师,一时轰动京城

  贝熙业,1872年生于法国克鲁兹的一个教师之家,自幼立志成为一名军医,20岁时进入波尔多医学院,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赴塞内加尔、印度、越南、波斯、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从医。

  1913年,贝熙业在天津港上了岸,任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医官,同时应聘到北洋海军医学堂教学。几个月后,贝熙业进京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官,还成为总统府医师。

  贝家花园园长徐之波说:“这一时期,他还担任了圣-米歇尔医院(俗称 ‘法国医院’)的院长。”

  贝熙业非常擅长普通医科和外科。到京后不久,他就治好了政事堂右丞钱能训的病,一时轰动京城。据《贝熙业传奇》一书的作者贺洁介绍,“当时钱能训腰部生疽,遍访京城名中医治疗无效,生命垂危,袁世凯命他的家人找贝熙业治疗。贝熙业在法国医院为其开刀去毒,钱能训不到2个月就康复了。”他精湛的医术很快被北京的上层圈子所认可,成为上层人士争相延请的西医大夫。

  1917年,北京爆发大规模鼠疫,外国使馆区组织了防疫,贝大夫是使馆区医疗总指挥,他第一个把防疫疫苗引进到中国。

85岁的胡保善至今清晰地记得贝大夫为他动手术的情景。李长宏 摄

  人人都爱贝熙业,百姓心中的“活菩萨”

  给总统和政府官员、权贵、名流看病,为贝熙业增加了声望与不菲的收入。但他为周边的平民、特别是穷苦人诊治,却是分文不收。北京史地民俗专家柳荣惠说:“由于贝熙业是西医,很多医治方子见效都比中医快,且他看病不要钱,还送药。老百姓都称贝大夫 ‘活菩萨’。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获得贝熙业救治的当地百姓,仍有一些人健在。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做过大量细致的采访,发现那里很多老人对贝熙业依然印象深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找到了85岁的胡保善,他至今清晰地记得贝大夫为他动手术的情景。1943年暑假,胡保善12岁,“那时我发着高烧,肩膀和两腿无名肿。一连几天,越来越严重。中医没办法,父亲决定带我到贝家花园找贝熙业大夫。到了贝家花园,发现石楼下坐着好些人,都在等着给看病。”

  “轮到我了,贝大夫仔细看了看,发现右腿里边儿化脓了。他用汽油给我的肿腿消了毒,然后用手术刀顺着小腿切开一个两寸长的口子。顿时皮肉翻开像驴唇马嘴,贝大夫擦去脓血,用灰锰养(高锰酸钾)冲洗伤口,把一尺多长的纱布条一点一点地塞进口子里,外面盖一块纱布,再把袜子剪了袜筒部分,套在伤口处当绷带。就这样一连四天,病情终于见好。”胡保善老人卷起裤腿,露出右腿外侧那个73年前留下的疤瘌,对贝大夫当年不计回报的救治念念不忘。

“驼峰航线”路线图。李长宏 摄

  为八路军送药做手术,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不久,受共产党北平地下交通员黄浩委托,贝熙业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他的旧宅住所秘密运送药品到西郊贝家花园,再辗转运到平西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大夫所使用的药品正是贝熙业运送的。

  “当时已年近七旬的贝大夫,骑着驮满药材的自行车,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驶出,到西直门,再到海淀,经过颐和园、百望山、温泉村,最后到达北安河贝家花园,骑行40公里。”徐之波介绍,这一路线就是自行车“驼峰航线”。

  贝熙业还为八路军伤员做过手术。他夫人吴似丹的弟弟回忆说,“光是三姐帮着贝大夫就做了7次手术,取子弹、上药、换药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她帮着贝熙业干。”

  不仅如此,贝家花园还曾做过地下党的联络站,架设过秘密电台。英国人林迈可在他所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一书中,曾经详细讲述了他和贝家花园的一段往事。贺洁讲述:“林迈可当时根本不认识贝熙业,只因他从在京外国人的圈子听说过贝熙业救治中国军民的事迹,于是从燕园逃离后先到达贝家花园。恰巧贝熙业不在家,实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的管家帮助林迈可与八路军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贝熙业在贝大夫桥留影。(版权属于让-路易·贝熙业)

  记者手记

  贝大夫桥,通往乡邻心里的桥

  在北京实地采访过程中,记者问到贝大夫桥的来历时,大家说法不一。

  北京史地民俗专家柳荣惠说:“温泉村有个孕妇难产,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当下即着人去请贝大夫,贝熙业背着药箱就往村里跑;这边,村民弄了个简易担架抬着产妇往贝家花园赶。结果由于发大水,两边在途中被阻了,这个地方正是如今贝大夫桥的所在地。最后身强力壮的几个村民把贝熙业抬过了河,产妇得到及时的救治。后来,当地村民为感念贝大夫的医者仁心,集资修建了这座贝大夫桥。”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张文大说:“贝熙业经常给当时的中法大学附属学校温泉中学的师生免费医治,这座桥是温泉中学捐赠。”

  有乡邻说:“贝熙业给温泉中学捐了款,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去贝家花园看病,温泉中学用这笔钱修建了贝大夫桥。”

  也有当地村民说:“这是贝熙业见山路沟壑阻碍,村民出入不便,他为村民捐赠的石桥,乡邻感恩,命名为贝大夫桥。”

  如今此桥就在温泉村西,几年前已重修。至于这座桥是何来历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桥总归是叫“贝大夫桥”,这是一座通往乡邻心里的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