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专题:弄潮潇湘——“迎接党代会 建设新湖南”系列新闻发布会
图简单:湖南教育事业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七
评论:教育改革强省,立德树人兴湘
视频:湖南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红网长沙10月19日讯(记者 刘怡斌)“湖南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初步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问题。”今天上午,“迎接党代会建设新湖南”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肖国安在会上介绍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肖国安说,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湖南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在朝着“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迈进。
现状:湖南各级各类学校近2.7万所
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近2.7万所,在校学生约1250万人,在职教职工约84万人,教育事业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教育体系和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每个市州至少设有一所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格局,构建了每个市州和主要行业至少办有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重点举办一所中职学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省教育普及程度稳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73.22%,超出“十二五”规划目标8.2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99.94%。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规定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21%,实现了从全国平均水平线下到线上的跨越。
此外,全省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在全国保持较大影响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攀升,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等关键指标均进入全国前10位,有的指标还进入前5位。
“让每一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肖国安在会上表示,全省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城乡统一的免费教科书和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比中央规定的时间提前了半年。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政策,规范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有效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问题,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
湖南还深入实施 “阳光高考”,不断规范和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落实了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的加分政策。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三大计划,近5年累计录取1.7万余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逐年递增。全省还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2015年向51个贫困县下达的教育专项资金占全省总盘子的49%,高出学生占比10个百分点。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标准逐步提高,受助学生面不断扩大,近五年全省平均每年发放各类资助金近30亿元,资助各类学生达240万人次。
湖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孩子累计享受到近51.6亿元的膳食补助,今年又将该计划扩大到8个沿西部边境县。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率与整体就业率大致相当。
“双一流”建设:湖南后发赶超的新机遇
如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吹响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号角,湖南省教育厅也在暑期召开了相关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肖国安认为,“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也是湖南后发赶超的新机遇。
他表示,推进“双一流”建设,湖南具备较好基础:从学校层面看,湖南现有“985工程”高校3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与陕西并列第三位,属于全国第一方阵;从学科层面看,有3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从科研层面看,高校承担了全省80%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走出一条具有湖湘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
湖南“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采取分三步走、稳步推进和提升的战略步骤,力争使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或全国一流行列,从而推动少数高校进入世界一流、一些高校进入国内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一流行列。2020年是第一步,其目标是努力使4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5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50个左右的应用特色学科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同类学科的前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在此基础上,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5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或国内特色大学行列,5所学院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
肖国安表示,为确保“双一流”建设成效,湖南将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遵循“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学科引领、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动态调整”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着力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学科(专业群)建设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平台计划等六大计划,全面提高全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为湖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脊梁”。
努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体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王建华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湖南坚持定向培养、改善待遇、动态核编三管齐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定向培养方面,湖南实行订单培养。从一开始,全省就建立了招生计划由县市区提出,招生时考生与培养学校、县市区政府签订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到签约学校定期服务的机制。之后,又不断完善,如去年开始实施“男女招生比例相对均衡政策”,今年又启动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公费定向培养计划试点等。
全省共招收免费定向师范生3.62万余名,已毕业1.05万余名,99%以上的毕业生已到签约乡村学校任教。在改善待遇方面,全省自2013年5月起,在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3个档次,每人每月分别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乡村教师津贴,今年又将这一政策覆盖到省内所有贫困县,其他县市区也普遍实施了自己的乡村教师津贴政策。
王建华介绍,自去年开始,湖南又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得抵扣乡村教师津贴。自2014年起,将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一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目前已建成6.7万套。乡村教师津贴政策的实施,使湖南乡村教师最高每月可多拿近1600元的津贴,在湘西泸溪县、凤凰县等地还出现了高水平教师争着下乡村的可喜局面。
在动态核编方面,湖南今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重新核编工作。全省严格落实国家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政策。此外,按照省级统筹、县管校聘原则,统一按照国家编制标准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改变过去有的地方富余、有的地方缺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