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变化:创业大户种植400亩土地 搞机械化生产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陈佳婕 2016-10-31 10:02:25
时刻新闻
—分享—

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由过去单一水稻种植,改为种植西瓜等多种作物,多样化发展。

知晓省扶贫办驻村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后,王治家成了回乡创业的代表,他正在用机械收稻谷。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泸溪长坪村:分类施策 “大粮仓”转型多样化发展
       人物:军人式扶贫队长 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泸溪:2017年底完成全县6.4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扶贫日记:我和老王建房的一天
       先辈的长征:红军十三团浦市激战 团长等六人牺牲

  评论:依靠土地脱贫的长坪村样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泸溪县报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极高,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这里的村民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耕种模式,走出了一条由过去依靠土地生存到依靠土地脱贫的路径。

  长坪村是由原来的长坪村、丰堆村、硬晒村、茅冲口村四村合并而成,总人口705户,3332人,是全浦市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村内现有稻田2458亩,旱地507亩,林地3425亩。全村主要产业有椪柑、烤烟、油菜、蔬菜等,2014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21万元,粮食总产值98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5元。

  长坪村村支书王刚生讲述,过去的长坪村有泸溪县“大粮仓”之称,水田种植水稻,山上种植柑桔1300多亩,以平地为主的村庄以种植水稻为主,自给自足者居多,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后来村民干脆外出务工,导致村里大量田土被荒废。

  村民多年种植的椪柑遭受市场不景气,全村如何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2015年4月8日,湖南省扶贫办驻长坪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帮助该村解决发展难题。

  工作队队长王斌介绍,原来的单一的水稻种植改为混合式耕种,先种烤烟,后种晚稻,等稻谷收割后再种一季油菜,大大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力,也提高了土地的涵养能力。村支书王刚生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之一,他给记者大概算了一笔账,原来水稻的纯收入是400元/亩,现在烤烟纯收入1500元/亩,晚稻550元/亩,一季油菜能有250-300斤/亩,收入能有600多元,这样一来,每亩能增加2250元收入。

  同时,王斌带着村民们改变长坪村传统的耕作模式,成片种植莲藕,更换经济作物,整山种植中药材,免费给每个贫困户发放2头猪仔,以委托帮扶方式在全村发展铁骨猪养殖,尝试稻田养鱼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村民王尚铁今年51岁了,因残致贫,通过产业扶贫,养殖了17头铁骨猪,有近2万元的年收入,家里的水稻田他先种上水稻,再种油菜,另外家里还种植了西瓜,在夏季西瓜采摘季节,凌晨2点还能看到他在镇上路边卖西瓜。有了增收渠道,贫困户的赚钱劲头更足,精气神更好了,预计今年年底能脱贫。

  知晓省扶贫办驻村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后,王治家成了回乡创业的代表。自己流转土地近200亩,代耕代管200多亩,这400亩的土地绝大部分种植水稻,还有13亩草莓,光草莓纯收入一年就有10多万元。与以往耕作方式不同的是,他租用长坪村润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械设备,水稻种植机播、机耕、机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如今长坪村的椪柑种植由原来的1300多亩减少到近500亩,水稻种植使用了机械化,同时混合式种植,提高了每亩产值。农民的增收渠道不再单一,不但能多样化种养殖,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切实发生了从依靠土地生存到依靠土地脱贫的变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