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岩口山村:被点燃的千年苗寨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王娉娉 2017-01-20 10:26:1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跟随活动评选考察体验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红网从1月3日起陆续推出《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

岩口山妇女拉上红绸,备下拦门酒,采风团喝下方可进村。

当年红军路过时建造的房屋,虽已破败,却花草丛生。

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苗王寨”,岁月更迭,至今仍保存完好。

岩龙盘洞,进洞的入口处仅一座小门,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鸿古宅,石砖斑驳,门上布满青苔。

每逢佳节,岩口山村民便会自发举行苗族特色歌舞表演。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怀化报道

  从湖南麻阳向西,一路山峦起伏,霞光溢彩,朝阳下的田野、村落、溪流,在清新的空气中格外明媚爽透。

  晌午,车到锦和,幽深的峡谷逐渐开阔起来,溪流从阡陌交通的田畴间蜿蜒淌过,依山傍水的村落袅娜着淡淡炊烟。转过大山,采风团眼前出现了一座凉亭式的风雨长廊,长廊下的石碑上“中国传统村落”六个大字,分外醒目。

  石碑前方,早已聚集了许多穿着节日盛装的侗家少女。她们吹着芦笙,唱着侗歌,同所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一样,拉起了红绸,在寨门边特地备下“拦门酒”,举酒碗,唱侗歌,酒不饮,歌不断。

  走进岩口山村,路边有许多灰褐色的高墙,围住一座座干净的庭院,墙边木门紧闭,好似千百年都不曾开过。

  高墙没有坍塌,却已颓废,剥落严重。砖石间虬出的枯藤,木门上贴满干苔,使整个村落看上去成了一个庞大的远年文物。

  “这里面有人住吗?”记者问道。

  “当然,这个村形成于明朝时期,现在已有上千年历史,留下了一大批人文景观,长寿苗寨、小冲苗寨……明朝宰相杨鸿杨客老,曾在这里屯兵住了三年,还遗留了许多老红军建造的旧庭院。”谈及岩口山,村民们言语中无不透露着自豪。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除了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狗吠,整个村子格外安静。走在青石板路上,记者不由得一路打量这座跨越千年的悠悠古寨,看到整齐一点的宅院,便会猜测,千百年前,是一位什么样的屋主住在里边。

  石阶深巷,小溪环绕,明代天启年间遗留的苗王屋,老红军建造的石拱门……每一处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种姿态,都缘自年代久远的精心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份和谐,都让时间和空间的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讲述着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

  在岩口山,大部分古代遗留都不会做过多的外部修缮,而只是暗中加固。采访团一路上走过许多扇紧闭的大门,倒是最颓废的一张门开了。

  记者趁机想要看看门内的废苑景象,谁知一辆小型家庭轿车从里面驶了出来,这样的反差让采风团目瞪口呆。

  村民介绍:“近几年,不少去凤凰游玩的旅客们常常慕名来到岩口山村,这让村民们醒悟,只要守护好这个千年古村落,开发旅游业,就不必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小轿车一路轻轻地拐过我们前方悠然驶去,在灿烂的阳光下如同一把火炬,执意要点燃岩口山这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然而,一路盘路上去,青山漠然,岩石漠然,树丛漠然。

  “岩口山虽然清静并不枯燥,村民们保留和传承了苗族的龙灯、花灯、阳戏等民间传统文化。”村民说。每逢佳节,这里的村民们用歌舞展现千年古寨的独特魅力。相比凤凰,岩口山村目前没有过多的刻意打造和专业包装,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也正是这份原生态的古朴和未加雕饰的淡定,成就了这个千年苗寨的独特气质。

  黄昏降临,山边白云底出现了一溜金光,岩口山真的被点燃了,整个田野村庄一片灿烂。

  霞光之间,早已分不清何是古代,何是现代,何是人间,何是自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