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媒体走转改】尽孝三十年与忠孝不能两全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夏君香 2017-02-26 11:24:23
时刻新闻
—分享—

张秀英(左)正在喂婆婆吃饺子。

张秀英的小姑子搬出了嫂子平时做面食的工具。

坚守岗位的陈辉。

任彪的三口之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长沙报道

  作为一名红网记者,今年我参加了“新春走基层”,有几件与孝心有关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1月13日,64岁的湘潭“好媳妇”张秀英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30多年,备受邻里称赞。1月27日是农历大年三十,长沙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三科副科长任彪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原本他作为儿子应该赶回湘阴老家为接待正月初一登门的亲友而忙碌。因为任彪的母亲2016年因病去世,按照湖南习俗,第二年春节当天亲友都会过来为逝者“拜新年”。而任彪的战友、执法士官陈辉却因为值班大年初二不能去准岳父家拜年,让未婚妻一家人颇有些埋怨。

  采访中,记者被张秀英家的擀面杖吸引住了。因为湘潭地处南方,主食多为米饭,即使偶尔换换面食,也以挂面、速冻饺子等成品为主,普通家庭基本上不会备有擀面杖。而张秀英家的擀面杖不仅是地道的北方制式,而且一眼看去便是经常使用的那种。

  原来,91岁的婆婆熊巧联是山西人,自新中国成立前随南下大军入湘,一直保持老家的饮食习惯。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30多年来,全家人几乎没有吃过米饭。而且,包括面条、饺子、包子等等,都由张秀英自己做。

  用张秀英的话说:“妈妈这辈子不喜欢吃外面买的,我们自己动手擀面包饺子,老人吃得开心,我们也放心。”让张秀英高兴的是,多年前在湘潭买面粉不是太方便,“如今生活好了,这个问题早就不存在了”。

  采访过程中,正赶上张秀英煮饺子为老人准备午饭。饺子端上桌后,张秀英和爱人刘五四耐心地将老人搀扶坐好,由张秀英慢慢喂老人吃。喂的过程中,张秀英除了试试温度,还细心地为饺子蘸上陈醋——山西人吃饭怎么能少了醋?

  中国人,自古讲究“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提及过年不能去准岳父家拜年,陈辉一直心里没底。“我老家河南的这个风俗,论的是个礼儿。”随着春节期间出入境人流量持续刷新纪录,部队确实人手有些吃紧,陈辉说:“可摆理由,我们边检站谁都有回家过年的道理。”

  年满26岁的陈辉是经人介绍与未婚妻订的婚:“双方家长都挺满意,也希望趁着过年,两边亲戚都回家了多走动,可工作忙起来,首先得服从命令。”虽然领导考虑特殊情况把他的假期安排靠前了,但他对于能不能做通双方家里长辈的思想工作有些担心。

  采访时,旁边的任彪打趣道:“等回家了,你就把记者的稿子给你未来老丈人看,包你能‘过关’。”

  其实,同样在岗位上坚守的任彪心里一直有个遗憾:“总看着别人一家人过年过节飞来飞去旅游度假,我从来没带自己家人出去旅过游。如今妈妈走了,这样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任彪说,虽然不记得这些年到底陪过父母守了几个岁,但妈妈病重期间自己还是尽量抽时间陪了她。

  “我相信妈妈在天上会理解我,理解我‘忠孝不能两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