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芳
正月十六,记者回家陪老母亲过生日,碰见一位在湖南省郴州市良田镇井冲村当村支书的亲戚:“丫头,你们红网那个新春走基层的报道好啊,镇上都组织我们学习了。今年我们村上也要搞些健康娱乐活动,把大家从牌桌上拉下来。还要多组织村民们学习致富知识和技能,树起致富能手,传帮带,搞活经济。”
我想,这就是宣传的效果和力量吧!我很自豪,身为红网人的自豪,身为记者的自豪。你的报道能够起到正能量,对人有帮助,作为一名记者的成就感莫过于此吧!
红网记者在一线采访。
事情源于2017年春节期间,红网组织记者“新春走基层”,进村庄社区,访老区山区,走边城厂房,体会百姓喜忧,聆听群众获得感,述写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成果。期间,红网总站、市州、县市区分站集群共刊发原创稿件1149篇,转载省内兄弟媒体相关稿件833条。报道在网上掀起了点击率高潮,相关话题网上点击量超过9500万人次,引领读者欣赏了一圈各地不一样的“年味儿”:
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古台村雷家组,春节期间,致富能手雷汉林家一直亲邻满座。“都来问年后工作计划,都想跟着我一起出去做事赚钱。”2007年,雷汉林带着亲戚朋友参与高铁建设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2015年,仅给工人们发工资他就发了近1500万。去年,他家里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2017年,雷汉林计划带着300余名乡邻深入重庆、海南、江西等地,投入地铁建设大潮中,并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他说,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让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在涟源市石马山镇古台村,回乡过年的青壮年组织起了一支舞龙队伍在村里每天表演,引得老少妇孺们都出门跟着看。(红网记者 胡芳 摄影)
每到过年,在农村,我们常看到三五成群的返乡农民工聚在一起打麻将,或一桌子人围桌却各自低头玩着手机抢红包。然而,在涟源市石马山镇古台村,今年春节,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却发现,打麻将的人少了,抢红包的味儿淡了,村里青壮年组织起了一支舞龙队伍在村里每天表演呢,引得老少妇孺们都出门跟着看,热闹多了!
起源于陶公梦里一场探索的桃花源,本就是一处宁静安然之所。青石板路,偏僻通幽,古城墙,黑瓦飞檐——正月初七清晨,烟雨潇潇,乍暖还寒,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了常德市桃花源古镇,贴身体验小镇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在郴州市,王仙岭公园如梦如幻的彩灯让市民乐而忘返。
记忆中,围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红网已经连续多年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让记者们到一线去,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切身感受和体验他们的生活,要写出更真实鲜活、百姓喜闻乐见的文章。”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红网董事长舒斌给“新春走基层”栏目定调。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在“新春走基层”的系列稿件里,红网没有官话套话,将镜头对准老百姓,记录基层的声音。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胡芳感慨:“连我自己都觉得,跟老百姓贴近了,采写也变得更有生趣了!”
是啊,生趣!走进了村庄厂房,走进了群众,红网记者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场景,很接“地气”,自然生趣!红网记者写实百姓生活,引领读者感受记者所看到的,正确引导舆论,对接社会目前关注的问题和现象。这样的稿件自然清新,更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读者当然爱听爱看,记者也更有成就感。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红网记者跟群众的心走近了,文字也就近了,作品也就更受群众欢迎了,这激励着我们将继续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生活,聆听和表达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和声音,把记者的笔触多交给老百姓。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夏君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