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做活做深“水文章” 打造水生态力作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康晓乔 2017-04-12 14:20:00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橘子洲头。陈勇刚/摄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陈勇刚/摄

洋湖湿地公园。陈勇刚/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长沙是个亲水的地方,水滋养了城市,城市保护着水。

  水生态关系当代福祉和后代幸福。如何写就“人水和谐”文章,是一个必须立刻回答的命题。2013年,长沙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为2014年至2016年。目前,试点各项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关阶段。

  3年试点之约,砥砺出了具有星城特点和普适价值的“长沙模式”。“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经过水生态建设的“打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感觉水景更美了,与水更亲近了。

  保护好长沙的“水缸子”

  4月10日,望城区蔡家洲,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这个工程是努力将天上的雨水、江河的过境水‘留下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期(工程)部部长周立波说,“以前,每到湘江的枯水期,别说通航,甚至自来水厂都无法取水。”

  周立波介绍,枢纽工程坝顶高程39.7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9.7米,库容6.75亿立方米。2012年10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试验蓄水之后,库区水位常年保持在26米以上,解决了枯水季节长株潭三市供水短缺的问题。

  出于河道生态考虑,该枢纽的鱼道工程设计也别具匠心,记者看到,精心设计的“之”字形水泥挡板将巨大的水流变得和缓,给鱼类洄游创造了条件。

  “加强蓄水工程建设,将水留下来”是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长沙投入90亿元,完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及库区水利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水源地。

  此外,长沙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启动河西泉水冲水库应急水源和星沙等3个园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源地,按照“湖南第一、全国示范”的标准组织建设,投入37.37亿元,完成了向长沙城区供水工程建设,日供水能力95万立方米。目前,长沙城市供水能力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三。

  4月5日,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在全市防汛抗旱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动员会上提到,长沙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长沙要加快形成以湘江干流为主水源、多水源地供水格局,从根本上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饮用水品质,保护好长沙的‘水缸子’。”

  打通水系“任督二脉”

  “梅溪湖畔桃花源,桃花岭间水云天。”

  桃花岭景区山腰处,面积约200亩的潭影湖,常年吸收着四周绵延的山体雨水。一条山涧小溪蜿蜒而下,直通梅溪湖。潭影湖清澈、优质的山体湖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梅溪湖。

  “这里原来就是一条土渠,经过景观打造,变成了市民喜爱的休闲栈道。同时,这条水系栈道更是梅溪湖的重要补水通道。”梅溪湖投资(长沙)有限公司水务办主任湛忠介绍,“通过水系连通,这条补水通道能满足梅溪湖每年换水一次的要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河湖沟渠等水系连通不够,自我净化能力就会下降。与此同时,水安全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为了让水流起来,打通水系“任督二脉”,长沙先后启动了桐溪水系、龙王港与雷锋湖梅溪湖连通、圭塘河再生水厂尾水回补河道、松雅湖水系、望城大众垸水系等10余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进行了浏阳河、捞刀河、沩水、龙王港、靳江河、圭塘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使城市内河成为“安全的河、有水的河、干净的河”。

  近几年来,长沙大手笔开展城市防洪建设,基本建成了主体防洪圈和行洪排涝水系网。湘江长沙城区段两岸88公里防洪堤达到100-200年一遇标准,城乡堤防(千亩以上堤垸)完成达标建设235公里。城区排涝工程完成易涝点处置57个、堤防涵闸121个、泵站改造68处,大大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016年,长江流域遭遇建国以来第三大强降雨过程中,长沙不仅没有出现“看海”现象,也没有明显长时间渍水问题。这是长沙与水相处的魄力。

  谱写生态“水乐章”

  洋湖曾是长沙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如今,7000亩洋湖湿地描绘着岳麓山以南的新版图。这里,是湘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也是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乌黑浑浊的城市污水,进到洋湖再生水厂,经过物理、生物处理,再顺着种有菖蒲、芦苇、美人蕉等各种植物的围池、水塘流出来,就变成了清澈透亮的清水。”湘江新区管委会住建环保局两型处陈彬指着眼前的大片水域说,“然后,这片人工湿地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由碎石等介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复合体,又能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现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

  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是长沙推进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近些年,长沙新改扩暮云、雨花等城市污水处理厂11家,污水处理能力由5年前的77万吨提高到178万吨,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长沙还在努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厂水质标准,要在今年年底前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长沙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逐步提升水质量,改善水环境,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长沙全面实施“碧水”行动。实施“一江五河”(湘江、浏阳河、圭塘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截污改造,完成排污口截污105个。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浏阳河、捞刀河上游七宝山老矿山废渣处理、客土治理300余亩。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这条绿色发展之路上,长沙必将能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